每天花15个小时逛吃逛吃,这就是大象的幸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今天是父亲节,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已经作为父亲的我还是决定借这个由头找个饭馆吃一顿,借以庆祝这个属于我的节日。 父亲节源自美国,今天我们的物种日历要介绍的同样是一种来自北美洲的动物:哥伦比亚猛犸。在美国的乔治·C·佩奇博物馆中(这个博物馆虽然我没有去过,但名字让我“二猪”感到莫名的亲切),收藏有一具非常完整的哥伦比亚猛犸化石。 佩奇博物馆里的猛犸化石 Travis/WikimediaCommons 没有长毛的猛犸 说到猛犸,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片冰天雪地,一大群身披棕褐色长毛,长着巨大而弯曲象牙,低垂着长鼻子的巨象,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冰雪中大踏步的前进。猛犸也就得了一个“长毛象”的诨名。 身披长毛的真猛犸 ThomasQuine/WikimediaCommons 所以猛犸身披长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喽?其实这是我们认识的一个误区,猛犸并不是一种大象,而是一类大象。长着长长毛发的是真猛犸,因为它的名气最大,也就让不少人误以为猛犸都是长着长毛的。然而,大多数猛犸都不是“长毛象”,比如哥伦比亚猛犸身上只有少量的较短的毛发。 不仅一些猛犸身上没什么毛,身上长毛的也未必是猛犸,比如美洲乳齿象。在美洲乳齿象化石上曾经发现过毛发的痕迹,虽然不及真猛犸的毛发厚实,但也说明美洲乳齿象同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哥伦比亚猛犸的复原图 Sergiodlarosa/WikimediaCommons 大象为什么这么大? 哥伦比亚猛犸身体高大,肩高可以达到4米,体重则有10吨,长着弯曲的巨大长牙,是当时北美洲陆地上体型最为巨大的动物之一。“大象为什么这么大?”,这是一个曾经长期困扰着我的问题,其实大象并不是一直这么大个儿的。 体型巨大的哥伦比亚猛犸 ElizabethK.Joseph/WikimediaCommons 以前人们认为始祖象——一种体型和长相都和貘有些类似的动物,是象类的祖先,然而,新的研究发现,始祖象可能只是象类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而猛犸、亚洲象等象类的祖先,可能是原象,它们的体型都不大。在之后的演化中,象类家族的成员就开始有体型巨大化的趋势。 长得像貘的始祖象 HeinrichHarder/WikimediaCommons 有学者认为,植物质地坚韧,非常难消化而且营养价值很低,一些动物为了能够更好消化植物,开始增大消化系统。比如让肠道更长,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消化植物并吸收营养,同时也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其结果就是动物的体型逐渐增大。在地球历史上,杯鼻龙和蜥脚类恐龙都选择了同样的策略,就像一个活的进食机器,大腹便便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哥伦比亚猛犸也是一样,一头成年象每天要花十五个小时以上觅食。 体型变大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抵御食肉动物的攻击。道理很简单,个子大力气就大,打架就更占便宜。成年的哥伦比亚猛犸,几乎没有食肉动物可以威胁到它。然而,包括锯齿虎在内的食肉动物,还是可以捕食幼年的哥伦比亚猛犸,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洞穴里,曾经发现了数百具幼年猛犸的遗骸,与锯齿虎骨骼化石混杂在一起。 刃齿虎和恐狼争抢猛犸的尸体 WikimediaCommons 消失的巨兽 我第一次听到哥伦比亚猛犸的名字,理所当然的以为它生活在哥伦比亚这个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又一次暴露了我的无知),最初的哥伦比亚猛犸是于年在美国佐治亚州被发现的。古生物学家为了纪念哥伦布,将其命名为哥伦比亚猛犸,后来在美国又发现了大量的猛犸化石,当时的研究者认为其中有两个新的物种:帝王猛犸Mammuthusimperator和杰佛逊猛犸Mammuthusjeffersonii,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古生物界认为它们其实都是一个物种,即哥伦比亚猛犸。 帝王猛犸可能和哥伦比亚猛犸是同一物种 WikimediaCommons 美国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是世界上最为著名也是最为神奇的动物化石遗迹之一。古生物学家已经在此挖掘出超过种不同生物的化石,包括多具非常完整的哥伦比亚猛犸。根据对这些化石的复原及研究,我们得以重现当时北美洲的样貌:在稀树草原上漫步着成群的哥伦比亚猛犸、饱食之后的锯齿虎躺在树荫下慵懒地伸着懒腰、地懒伸出巨大的爪子将树叶塞到嘴里,恐狼追逐着成群的野马…… 拉布雷亚沥青坑里埋藏的化石,让人类得以一窥更新世北美洲动物世界的样貌 WikimediaCommons 然而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地球环境的变化让很多物种措手不及,来不及适应新的环境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大约1万年前,哥伦比亚猛犸也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周而复始的旋转,也许今天发生的每一幕都是在历史上的似曾相识。繁盛一时的象类如今只剩下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丛林象三种,它们的处境并不太好,需要我们的保护,希望这些长着长鼻子的家伙能够永远和我们一起共享蓝色的地球。 日历娘の推荐 面临灭绝危机的,不光是巨大的猛犸,还有小小的蜗牛。年,太平洋社会群岛引进了一种食肉蜗牛。在这种入侵蜗牛的席卷下,很多“本土”树蜗牛都成了它们的盘中餐,岛上原有的61种树蜗牛中,50多种惨遭灭绝。幸存下来的蜗牛究竟有什么buff?戳视频告诉你~ 美洲大陆 刃齿虎 游隼 麝牛 日历娘曾仰望天空发呆,想着如果有一天人类灭绝之后,动物们会进化成什么样子。是神奇宝贝?数码宝贝?还是灵笼? 羚羊的角会不会变成“假牙”?老鼠有可能变成食肉猛兽?而大鹅,可能还会像鹅,不过会像烧鹅一样,倒挂在枝头……这些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今天日历娘就推荐给大家一本通向未来世界的穿越指南《人类灭绝之后》。 作者杜格尔·狄克逊,把丰富的动物知识当成砖瓦,用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狂野的新世界。 此书是被《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联袂推荐的推想进化学开山之作。 书中的插画精美,想象力丰富,对于动物进化规则的说明也写的很是清晰易懂。 《人类灭绝之后》不仅仅是爱好者、科幻迷的喜爱之书。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更是一本想象力丰富的奇幻物种之书! 戳图??购买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 guokr.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ms/9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象来的那一天谷雨
- 下一篇文章: 涨姿势真猛犸象冰河时期的庞然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