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皮肤病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721/7320797.html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吗丁啉真的能引发心脏病吗?胃出现问题时还能服用吗丁啉吗?吗丁啉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医院药学部主任方晴霞。

网传吗丁啉“伤心”多国禁用

  

日前,一篇名为《家庭常备药“吗丁啉”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和猝死》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中指出,以吗丁啉为代表的多潘立酮片,被提示有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在内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

  

文章中还提到,从年开始,欧美等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多潘立酮成分药物的消费提醒。欧洲药物管理局(EMA)在   

方晴霞主任介绍,吗丁啉属于非处方药,主要成分是多潘立酮(每片含10毫克)。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道反流,增强胃蠕动,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

  

基于多潘立酮的药理作用,吗丁啉的主要功效为,缓解由胃排空延缓、胃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具体来说,吗丁啉可治疗腹胀、腹痛、肠胃胀气、恶心、呕吐等;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或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另外,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左旋多巴、溴隐亭等)治疗帕金森病所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是吗丁啉的特效适应证。

  

关于吗丁啉是否会引发心脏病的问题,方晴霞主任表示,近30年,国内外都有文献报道,多潘立酮能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类型有: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绞痛、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等。

  

这是由于多潘立酮能可逆性地阻断心室肌细胞膜上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使心肌复极时间和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表现为QT间期延长,而IKr的过度抑制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不过,从临床经验上看,吗丁啉是否会引发心脏病与患者的个人体质也有一定关联。据媒体报道,有研究指出,如果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经常使用吗丁啉,发生心脏副作用的危险性也相对较高。如果小剂量、短期地服用吗丁啉,临床并无证据显示会造成严重的心脏问题。

  

也就是说,在患者有药物需求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的小剂量的服用吗丁啉,引发心脏病的几率并不大。

吗丁啉的正确使用方式

  

如何把握吗丁啉的服用时间和剂量才是相对安全的呢?方晴霞主任介绍,吗丁啉相对安全的用法是:成人每日3~4次,每次一片,必要时剂量可加倍或遵医嘱;儿童每日3~4次,每次0.3mg/kg;本品应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每日最高剂量为80mg。孕妇及1岁以下婴儿慎用。

  

同时,服用吗丁啉时还应注意,在饭前服用,因为如果在进食后出现腹胀或恶心等症状开始服用,会导致饥饿感出现,饮食增加,加重胃肠道负担。

  

另外,吗丁啉虽为非处方药,在国内可随处购买,但当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医院,听取消化科医生专业的意见。

  

有些患者在服药期间,为了能快速缓解症状,擅自增加剂量或服药次数,这会导致耐药的产生,并且增加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服用吗丁啉这类药物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并参照说明书后服用。”方晴霞主任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用吗丁啉这类以多潘立酮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间的相生相克。

“不仅是食物与药物之间会有相生相克,药物与药物之间也有。西药的相生相克可理解为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晴霞主任指出,多潘立酮是胃动力药,理论上会影响其他口服药品的吸收,尤其是缓释和肠衣制剂。

  

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会降低多潘立酮的效果。多潘立酮通过CYP3A4酶代谢,而多种药物对人体中的CYP3A4酶都有抑制作用,进而导致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也会增加,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有: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红霉素、克拉霉素、地尔硫卓、胺碘酮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需联合使用药物,要在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与吗丁啉类似的药还有这些

  

胃动力药发展至今,已出现多种类型,除第二代吗丁啉外,还有第一代甲氧氯普胺,第三代西沙比利、莫沙必利和盐酸伊托必利。

  

方晴霞主任介绍,甲氧氯普胺: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使用时常有头晕、嗜睡、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肌震颤、下肢肌肉抽搐等。

  

西沙比利常见不良反应有早饱、食欲缺乏、恶心和呕吐、胃胀等;已有报道该药能引起心律失常,须引起重视。

  

莫沙必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倦怠、头晕等。

  

盐酸伊托必利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适和过敏症状;其他可见背部疼痛、疲乏、手指发麻、手抖等。

如何正确看待非处方药

国内已经有多种非处方药,因欧美国家的药品监测而频频中枪,号称比处方药还安全可靠的非处方药,我们还能放心地选用吗?如何正确看待非处方药呢?

  

方晴霞主任说,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更安全、经济和方便。

  

但究其本质,非处方药还是药品,也能引起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药品本身的特性就是治疗作用与副作用共存。在上市之前临床试验的群体小,导致不良反应未被及时发现;非处方药被大量使用,不良反应可能会有所增加。

  

再者,非处方药使用广泛、合并用药的情况大量发生,势必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不科学使用非处方药。患者对自己的症状判断不准确、用法用量错误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为了合理规避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方晴霞主任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认识到非处方药也要谨慎使用,所有的非处方药利益和风险共存;认真浏览说明书,严禁超说明书用药;有疑问,勤咨询,尽量在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本报记者谢文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ms/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