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分析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638485.html 一、九种常考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年降水量:mm 分布规律:南北纬10o之间 成因:(全年太阳辐射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1,地带性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2,非地带性 (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 成因: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处热带;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加勒比海沿岸(中美洲东部沿海) 成因: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几内亚湾北部 成因: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几内亚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冬季,几内亚湾洋面上存在着局部高压区(反气旋),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亦形成西南风,西南风经过几内亚湾暖流后增温增湿,又遇地形抬升降水多。 3,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 原因:平原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地形北、西、南部地势高,中东部地势低且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深受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增温增湿更明显。 热带草原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年降水量:mm-mm,或mm-mm 分布规律:南北纬10o~20o(回归线)之间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夏季)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冬季)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1,地带性 非洲热带草原(南北纬10o~20o之间)、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墨西哥高原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夏季)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具体来说:大部分位于南北纬10o~20o之间,地处热带;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雨季;冬季受东北(东南)信风控制,信风自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 2,非地带性 (1)、东非高原 成因: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地表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2)南非高原(非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草原) 成因:夏季受东南信风影响,因南非高原地势较高,对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但由于大陆东西幅度小,容易受来自暖流上空的暖湿气流入侵大陆影响,降水还是较多,形成雨季;冬季受副高控制,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干季。 (3)澳大利亚北部------夏湿冬干 成因:夏季,1、地处赤道低气压带的南部边缘,降水多;2、北半球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暖湿气流,降水丰富,形成雨季;3、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即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对西北季风有加强作用,降水更多。 冬季,1、地处副高的北部边缘,降水较少;2、地处东南信风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少;3、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即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加剧了干燥程度,降水更少,形成干季。 (4)澳大利亚南部------冬湿夏干(处于热带沙漠与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地带,地表景观类似热带草原,但由于其纬度较高,所以严格地说应是亚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干季;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形成湿季。(与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 (5)马达加斯加岛西侧 成因:夏季,东侧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东南信风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带到马达加斯加岛,尽管西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但降水稍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形成干季。 热带沙漠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年降水量:mm 分布规律:南北纬20o(或回归线)~30o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成因: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 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1,地带性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纳米布沙漠、亚利桑那大沙漠、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和西岸 成因: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具体来说,夏季大部分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大部分受信风带影响,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也少。 2,非地带性 (1)、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上面积 的沙漠 成因:1、东西较宽,海岸线平直,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完整单一,气候类型简单;2、东北信风从亚欧大陆上比较干燥的阿拉伯半岛上吹来,降水少;3、尽管东北信风经过红海海域,但红海面积小,水汽很有限;4、西部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故沙漠直逼西海岸。 (2)、纳米布沙漠仅仅局限在非洲南回归线的西海岸 成因:1、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2、仅仅局限在非洲南回归线的西海岸是因为其东侧为南非高原,地势较高。3、东西狭窄,南北狭长:西部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受寒流影响,向北延伸,形成东西较窄、南北较长的热带沙漠气候。) (3)、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成因:1、冬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3、历史上人们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破坏严重,地表出现土地退化、沙化现象。 (4)、阿塔卡马沙漠 成因:1、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2、东西狭窄,南北狭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3、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o附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且延伸方向与秘鲁寒流的流向一致。 (5)、索马里半岛北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该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离岸风,降水较少;加上在离岸风吹拂下形成的索马里寒流影响下,降温减湿。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来自气候干旱的阿拉伯半岛,水汽少,降水少;尽管东北信风经过亚丁湾海域,但该海域面积小,水汽少;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一股由东北向西南的寒流。因此,这一带终年都在近岸寒流的影响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地中海气候 最冷月均温:0℃ 年降水量:mm-mm 分布规律: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 成因:受副高(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地带性 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南部(开普敦、好望角)、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北美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南美西海岸(圣地亚哥)。 成因: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2、非地带性 (1)、地中海沿岸分布范围最广(地中海北岸地区,其纬度远远超过40o) 成因:夏季,1、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中海海域面积广,夏季比周围陆地气温低,海水温凉,形成局部高压,对亚速尔高压起加强作用,使得地中海及其沿岸大范围地区都在高压控制之下,盛行气流下沉,加剧了干燥程度,干旱区域也特别广大。冬季,1、受西风带控制;2、地中海西部无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且地中海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西风气流的深入,使西风影响范围更广;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中海海域面积广,冬季比周围陆地气温高,形成局部低压,气流上升,降水多;加上低压对西风有加强作用,使西风影响能够达到黑海沿岸;4,海上水汽供应充足,冬季气旋活动频繁,冬雨区较广。 (2)、非洲西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分布范围较小 原因:海陆分布。即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陆地面积较小,地中海气候仅出现在南端一偶。 (3)、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分布东西狭窄、南北较长 成因:地形。东部有高大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脉)阻挡,使西风气流无法越过山脉向东推进;山脉逼近海岸,使得该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比较狭窄。 (4)、安第斯山西侧的地中海气候,由于地形抬升,其降水量在0mm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年降水量:mm 分布规律:南北纬40o~60o之间的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地带性 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2、非地带性 (1)、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 原因:1、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o~60o之间,地处温带;2、常年受西风带影响;3、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延伸到北极圈附近;4、地形:南北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且平原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5、海岸线曲折,陆地轮廓破碎,多深入陆地的内海,有利于西风的深入。 (2)、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东西狭窄、南北狭长 原因:地形。东部有高大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脉)阻挡。 (3)、大洋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南沿海 原因:大洋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区西部大多为海洋,对盛行西风无阻挡作用。 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年降水量:mm--mm 分布规律:北纬10o~23o26ˊ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分布地区: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菲利宾群岛的北部、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的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地势低平、水热丰富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带;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带。 南亚降水集中在6--9月份,中南半岛降水集中在6--10月份。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年降水量:mm或mm 分布规律:南北纬25o~35o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冬夏季风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台湾岛大部分(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北)、朝鲜半岛的南部( 以南)韩国、日本群岛的大部分(大 0oN以南)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地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中部、美国东南部(35oN以南)、南美州拉普拉塔平原(阿根廷境内)和巴西东南部 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点 相同点: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不同点: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由日本--韩国--我国东部季风区自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温差逐渐增大;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日本、韩国亚热季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较少,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年降水量:--mm或mm 分布规律: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朝鲜半岛的北部(即朝鲜---38oN以北);日本群岛的北部(40oN以北);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年降水量:mm 分布规律:大陆内部 成因:深居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夏季稍多。(或全年干旱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内陆;南美南回归线以南的安第斯山东侧。 1、南美南回归线以南的安第斯山东侧出现温带大陆性气候:虽是处于西风带靠近大西洋,且陆地东西狭窄,但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虽东临大西洋,处于西风带,但为离岸风,水汽难以进入大陆,另外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气候干燥。 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的南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高,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低,呈西窄东宽的带状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这是由于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显著,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显著而形成的。 二、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相同点:气温-----全年高温,年均温在20℃以上, 温出现在雨季来临之前。 降水-----都有明显的干(旱)湿(雨)两季。 不同点: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 交替控制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布南北纬10o-20o之间呈条带状仅分布在北半球、南亚, 东西延伸,南北半球均有东南亚、中国4小块 季节干季、湿季旱季、雨季、热季 降水-降水总量偏少,--mm偏多,--mm 或--mm 雨季长短长,5--10月(6个月)短,6--9月(4个月) 降水过程渐变(缓增缓减)突变(陡增陡减) 最少月降水量可能出现为0的月份没有为0的月份 自然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 原带、热带雨林带) 干旱景观干季草木枯黄,形成类似旱季仍有常绿植物生 荒漠景观长,植被变化不明显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温:0℃;最热月均温:15℃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不同点:分布规律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主要约北纬35o~55o的亚欧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大陆东部 陆中部 月降水量无mm的月份有mm的月份 年降水量mm,属少雨型--mm,属夏雨型 形成原因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团影响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略) 三、非地带性分布 1、海陆分布-----造成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原因:相应的纬度地带均为海洋) 2、地形起伏-----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原因: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寒流) 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带(原因: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地带性自然带的空间受到约束(原因: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带内出现苔原带(原因: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 沼泽地(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水分条件的改变-----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山麓地带形成“绿洲”,呈斑块状分布(原因:有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印度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原因:有河流经过,提供灌溉水源,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部沿海出现热带雨林(原因:信风、暖流加上地形抬升带来大量降水) 4、洋流的影响-----引起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位置偏北,在大陆东岸位置偏南(原因:西岸暖流经过,东岸寒流经过) 南美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延伸到赤道附近(原因:秘鲁寒流的影响) 索马里北部出现热带荒漠带(原因:终年受沿岸寒流影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y/5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知识丨气候类型背后的故事,干货满满
- 下一篇文章: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点开看大图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