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奖揭晓三位获奖科学家里,
年9月9日下午2点,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80后”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万美元。 施一公、潘建伟、徐晨阳。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下面划重点:获得“物质科学奖”的潘建伟,是一位浙江人! 潘建伟资料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物名片 潘建伟,年3月生于中国浙江,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获奖理由 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年最早开始从事量子态的隐形传输,这实际上是拉开了量子通信研究的一个序幕。回国后他带领团队,把国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方面,从追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潘建伟曾获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奥地利科学院ErichSchmid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后,潘建伟发表获奖感言,高度肯定大奖对科学推广做出的重大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的委员会能够把今年的奖发给我们在国内从事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工作者的成员,某种意义上讲,这对我们国家整个领域一直在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领域广大工作者所做的工作的一个肯定吧,我觉得肯定会更好地激励我们沿着原来的方向去做一些事情。” 另外,获得“生命科学奖”的施一公,是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 施一公资料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物名片 施一公,年生于中国河南,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教。现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 就在一个星期前,他还为西湖高等研究院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西湖高等研究院剑指世界一流,这就要求你们要与导师全力以赴。希望你们以创新为目标,运用批判思维,独立地去发现和解决科研问题。” 获奖理由 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施一公不仅在剪接体结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等领域做出一流工作,同时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回国,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甚至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带领的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团队,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结构生物学也成为当下中国引领世界的、为数不多的基础科学领域之一。 施一公曾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和荣誉,年,施一公获爱明诺夫奖,年,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年,施一公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电话连线环节,他非常感慨:“我是做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要从原子分子水平来看结构的动态变化。我今天能得奖,取决于国家对基础研究的不断投入,否则我是不可能得奖的。我有一个非常敬业拼命的团队,感谢他们的倾情投入。10年前我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我在国内能做出什么成绩,但清华大学对我非常支持,我也从来不后悔回国这一决定。” 未来科学大奖是个什么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作为一年一届的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对象不限国籍,但需要是在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且研究要具备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 未来科学大奖在年诞生时设置了“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得主为清华大学的薛其坤和香港大学的卢煜明。首届大奖一出世就获得了业界极高评价,为鼓励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成果,在年底的颁奖典礼上宣布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y/10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佛法与科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潘宗光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