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象君看到一则消息:北加州一个叫Northstar的滑雪度假村最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快要成年的小熊。它不但邀请自己参加了滑雪者的派对,还想更进一步亲近人们,在游客的滑板上爬上爬下。

如果你正在悠闲地度假却突然遇到一头熊,大部分人的做法会是什么呢?必须是拿出手机和它自拍然后发社交网站啊!

有幸在滑雪场遇到熊的游客果然都这么做了,有的还配字「我在教这只熊怎么滑雪。」

游客拍到的照片,照片来源见水印

很快,听闻消息的加州渔业和野生动物部门(是的,就是你们熟悉的FishandWildlife)就赶过来把这只小熊带走了。然而,他们却说小熊可能会因为对人类太“友好”要被安乐死?!致力保护野生熊的非营利组织BearLeague的负责人AnnBryant在接受采访时说,“它对人太友好,可能会在未来给它带来危险,会有人在危急情况下开枪把它打死。”

面对这个决定和这个理由,网友们表示不接受。外网上就有很多人在呼喊:

“为什么有人要杀死这么可爱美丽的动物。”

“没有动物应该因为友好被杀死。”

“人类真可怕。”

而国内的新闻经过一层翻译,信息就被剔除扭曲得更厉害了,很多人以为事情是这样的:“为了防止未来小熊太亲近人结果被人杀死,当局正在考虑把它安乐死。”微博上留言中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阻止青少年自杀,警察开枪把他打死”的翻版。

看完小象君只想说:

“友好”

是一种罪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小熊对人类「友好」到什么程度?下面是兴奋的游客们发在网上的跟小熊有关的视频截图:

视频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熊远远地看到有游客在滑雪,就从山头一路往游客的方向跑,还爬上他的滑雪板,还闻了闻他的裤腿和他的手。或许他的行为看起来像是表达友好和好奇的方式,但我们要记住野生动物是不会主动寻求人类爱抚的。事实上这个小熊闻游客手的意图很可能是在向游客索要食物,索要不成还咬了一下这位视频拍摄者的手(ta马上就缩回了,很想知道这位拍摄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继续拍摄的)。

试想一下,如果这只小熊长大后成了几百斤的大熊,看到游客就兴奋地跑过来索要食物,人们还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友好」吗?毕竟人们都是看颜的,同样的动作,帅哥做是「壁咚」,样貌不出众的人做可能就会被骂性骚扰了——熊也如此。当小熊哼哧哼哧找你要吃的,确实会让人觉得很「友好」「可爱」,然而一只几百斤的大胖熊「撒娇般」咬着你的手要吃的,有多少人又会忐忑地觉得或许自己才是被当成午餐的那一个?而如果真的误伤了人,杀死小熊可能会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而那时候可能死的不只是一只熊,还有一个或者一群受伤甚至死亡的游客。到那个时候,一定又会有一波网友来吐槽「当时不就发现它有这个倾向吗?怎么当时不安乐死,你看果然出事了吧!」

真是不管怎么做都不对呢……

小熊这种「友好」的行为,还有一个名字叫「依赖人类」。另一个典型的「依赖人类」的例子是偷牧民家畜的肉食动物。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偷吃牧民家畜的大猫会被射杀,不仅仅是因为报复,更重要的是一旦他们发现家养的羊是现成的晚餐,甚至不需要花费力气去捕猎,他们就会养成吃家畜的习惯,一直盯着面前这块煮好的肥肉,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人类的居所偷羊偷牛,偷一切他们能吃的食物。而这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一只饱餐的大猫和损失惨重的牧民,而且这个损失很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大猫死掉或者牛羊被吃完。而且万一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类失去畏惧的大猫看到手无寸铁的村民,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好。

所以将过分依赖人类的大型食肉动物杀死,更多的是一种防患于未然、防止最坏情况出现的可能的最低成本和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或许听起来有些难以相信,但与风险比起来,这个处理方式算是正当的。

之前写过和人类共享城市的好莱坞美洲狮(详情戳文中链接)??NationalGeographics

一定有人会问小象君,以前不是写过一篇关于在城市周边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文章吗?里面还鼓励人类与这些动物们分享城市(见《一只华北豹的离去和一只美洲狮的留下》),怎么转眼又说杀死小熊有正当理由呢?

其实,上面说的都是少数的极端情况,可以视为是一条底线——由政府和专家评定小熊是否属于「过分依赖」,如果是,斩立决。正是有了这一条底线,才让「分享」成为可能,而不是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城市边的食肉动物无人管理最终攻击人类,或是人类无理由射杀动物。然而「分享」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我们的宠物一样的待遇,任由我们爱抚、喂食,这一点无论是大如棕熊还是小如松鼠都是通用的。

或许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就算是这样,一定要安乐死吗?能不能教小熊远离人类?很遗憾,亲近人类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不是因为熊笨,而是因为总有那么些游客看到野生动物就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慷慨,即使小熊能够暂时改掉坏习惯,难保不会遇上「慷慨解囊」的游客,又重新捡起坏习惯。也不要说教育能够改变游客,你们自己想想在路边插着大大的“请勿喂食”的牌子的鱼塘,有多少人站在牌子前往下面丢面包?

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野生动物救助里,很重要的一条是避免动物暴露在人类中,所有动物都是关在黑暗的笼子里的,特别是年龄较小需要手喂的哺乳动物或者鸟类,人类在靠近的时候一定要把全身遮得严严实实。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依然是未知,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会本能地把眼前看到的和食物联系起来。如果由于救助者的疏忽导致这些幼年动物对人类产生依赖,救助者也常常面对不得不把自己亲手养大的动物安乐死的难题。乍一听起来容易让人不解,因为大家一听“救助”就觉得救助者的职责是尽全力让动物活下来,怎么还会有“安乐死”这种近乎“他杀”的选项呢?

首先大家需要接受的前提是,野生动物救助的目的是希望能让这些动物回归野外,并且健康程度足够他们在野外继续自食其力,直到新的一轮疾病或者天敌又找上门来。

所以那些在野外无法自食其力的动物们,救护中心就只能帮他们另寻他路。如果刚刚提到的小熊最终被判定“过分依赖人类”并且没有能力自己在野外寻找食物,最终可能的命运就是安乐死,毕竟「自食其力」并不包括「到人类的滑雪板上找他们要吃的」这个选项。

安乐死

是唯一的选择吗?

有很多人会问了,如果不能放归,能不能把小熊继续圈养下去呢?理论上来说,这是每一个不能被放归的野生动物的最理想结局。然而,谁来养又是一个问题——救助中心大部分是非盈利非政府组织,靠捐款人的捐款和志愿者的免费劳动维持生计,不可能把每一只无法放归的动物永远地养下去,特别是像熊这样需要大量食物的大型哺乳动物。除了像小熊这样意外(或许是因为妈妈死亡)被人类驯养的动物,还有一类常见的“无法放归”的动物,就是被某些人出于猎奇心理圈养的野生动物,被没收后送到救助中心。特别是社交行为复杂的动物(例如鹦鹉)或者需要向妈妈学习狩猎技巧的猎食者在远离自己自然生长环境多年后,很多无法再回到野外生存或是跟同类相处。

伯利兹动物园里的美洲狮,曾经是某酒店大亨的宠物,后来遭到丢弃,被没收时瘦骨嶙峋,等着喂食的时候还知道“坐下”。??周羊羊

但是对于这部分动物,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一些被动物园青睐的物种会被动物园领走,过着虽然不甚自由倒也衣食无忧的生活。小象君就曾去过一个中美的小国,伯利兹,他们的国家动物园是一所完全由救护的动物构成的动物园,在里面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被没收的违法宠物或是被救助但无法放归的本土动物。在这里你无法看到别的动物园里有的狮子大象,但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本地的物种。真希望世界上这样的动物园能再多一些,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园区显得高大上或者吸引更多猎奇的游客而引入许多非本地的物种,甚至到野外去抓一些少见的物种。

伯利兹动物园里做了截翅手术的鹈鹕。在自然界他不会有能力活下来,是圈养环境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周羊羊

这只美洲虎并没有悲惨的过去……只是因为他有悲惨过去的妈妈在圈养环境里生下了他,所以就一直留在了动物园里。??周羊羊

讲到这小象君又忍不住想要再重复一遍,在本象有限的经验里,选择做野生动物保护或者救助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希望他们好的,安乐死其实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还有比一个个体被安乐死更糟糕的情况,比如为了要抓住一个伤人的个体,误杀了其他无害的个体,或者是无法自主生活的动物被丢到野外自生自灭,最后受尽折磨后死去。这些是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有些时候,救助者即使被说是「扮演上帝」也只能用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一个动物的去留。不过关于这只小熊,大家也不要太悲观,加州渔业和野生动物部门也说了,这头熊对人类的依赖程度依然在测定中,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小熊完全可能被放归野外。至于最后结果如何,相信加州渔业和野生动物部门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对小熊的状态做出最专业的评估,并做出合适处理哒!

最后,针对一票网友认为这是“为了阻止青少年自杀,警察开枪把它打死”的翻版的想法,小象君专门看了针对这件事媒体对非盈利组织BearLeague的负责人AnnBryant的采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s/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