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嗨,大家好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毕淑敏的《蓝色天堂》。

这本书讲述的是毕淑敏在年和她的儿子环游世界的故事。环游世界一直是毕淑敏的梦想,但直到年过半百,她才有机会去实现它。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完成这毕生的心愿。

我初读这本书时,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忘记这本书是哪位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当时惊艳于书中所描述的万千世界,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对这本书有着模糊的印象。于是我再次买回这本书,再次细细读来。

重读这本书的感觉没有当初那么让人心动了。可能是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书中所描述的一切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新奇和遥不可及。但对于同样拥有环游世界的梦想的我来说,这本书仍然意义非凡。

于是我想将这本书,介绍给同样拥有环游世界梦想的你。

环游世界的地图

这本书之所以取名为《蓝色天堂》,是因为作者毕淑敏是买了一张船票,坐船环游世界,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漂流。这条船从日本横滨出发,途径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最后再回到日本,历时天。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环游世界的毕淑敏经历了生病,船出事故,差点误船等等一系列突发状况,也受到了来自海洋和世界各国文化的洗礼,这无异于是一场大型的真实版的游览探险之旅。

西班牙的佛罗明戈舞,阿姆斯特丹的花卉,冰岛蓝湖,危地马拉的密林,哈瓦那的雪茄,尼泊尔手工纸,加德满都老皇宫广场......每到达一个一地方,都仿若穿越时空,与远古相连,亦与当下的人事共鸣,毕淑敏这本书里,并没有像游记那样去简单地呈现行程和风光,而是将这沿途的所闻所见所想,融合成一个个妙趣盎然的故事,这故事里,有当下发生的事情,有按图索骥对历史的介绍,也有与当地人的交谈与思考。在毕淑敏这里,环游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欣赏风景,而是融入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思索,所以一圈下来,她自我本身的收获是翻天覆地的,一如她所说:

现在的我,和没有出发之前——那个没有看过整个世界的毕淑敏,已经有了些许不同。这就是旅行最宝贵的价值。

我想,旅行之于人的意义,也在于这里。

我从这书中,摘取几个我最喜欢的故事,希望能激发你的兴趣。

佛罗明戈舞最精彩的结尾

歌剧《卡门》所使用的就是佛罗明戈舞。这舞蹈本身来源于底层人民,他们自由和流浪是生命的常态,借着酒精和即兴创造的舞步,抒发生活中的挣扎、快乐、忧伤和寻找......最初跳这种舞的是吉普赛人,后来吉普赛人一路流浪,几经跋涉到达西班牙,沿途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犹太乃至古拜占庭的元素,最终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完成舞蹈的定型。后经西班牙政府的重视,这项源于底层的舞蹈,一跃而成为登上国家舞台的西班牙舞蹈艺术代表。佛罗明戈舞也因此成为一个地域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代表。

佛罗明戈舞是表现情欲的舞蹈,观看佛罗明戈舞不是在高雅的剧场,而是在充满世俗气息的小酒馆。不像古典芭蕾舞或拉丁舞中,女子紧紧依附于男子,被男子操控着,随他的脚步亦步亦趋,被指挥地团团转。佛罗明戈舞中的女子,自得其乐,我行我素,在与男子的合舞中,也是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男女各自为战,女性永不从属于男性。一位高超的女舞者,可以用佛罗明戈舞表达出纵欲、激情、欲望、情感等等复杂因素。不像其他舞蹈,几乎都是年轻貌美身材窈窕者的专利。佛罗明戈舞,是鼓励成熟和年老的女性跳舞。甚至越是饱经沧桑的老者,越能舞出深重底蕴。

有幸,毕淑敏在安达卢西亚,欣赏到了一位年老的卖纪念品的女性所跳的佛罗明戈舞。

她放浪形骸地舞着,面对着千年的废墟和清晨的阳光。她目中无人肆意挥洒着复杂的情绪,好像一生就此凝结和展开。她似乎是完全不需要舞伴的,自得其乐的舞着,不可一世......她的目光没有焦点,既不看着天空,也不看着大地,当然更不把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放在眼中。目光缥缈,如云如烟,仿佛只和上苍中的灵魂对视,又仿佛看穿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万般无奈,自暴自弃。她嘴角紧抿,嘴唇上纵起了一排细密的竖行纹路,鼻孔张大,不时耸动一下,似乎在嗅着危险即将潜近的气味。所有这一切,在她布满岁月鞭痕的面庞上,化作了略带玩世不恭的孤寂冷笑。

在这刹那,我深深地被这个又老又丑的女人躯壳中绽放出的如痴如醉的花朵所打动,我听懂了她用生命同大自然同废墟同历史同五颜六色素不相识的人的交流,她用一种不属于自己的魔力,轻易地就将所有人打翻在地。

地上经年的尘土,被老女人的舞步,搅得沸沸扬扬。我们大气也不敢出,半张着嘴,看她目中无人地舞动雄伟身躯。在看起来毫无章法没有伴奏的进展中,被她胸有成竹的情绪,铁索般地牵引着,直到海角天涯......

这是毕淑敏对这位老年女性所跳的一段佛罗明戈舞的描述,但就这文字中喷涌而来的气息,就足以震撼我们。我们足以想象,如果亲临现场看佛罗明戈舞,会是怎样的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在这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悲怆的舞步,佛罗明戈舞的精髓是傲视,傲视所有的苦难和压迫,傲视一切的侮辱和打击,因而它注定不朽。

跟佛罗明戈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探戈。探戈舞起源于非洲中部的一种民间舞蹈,后来传到美洲大陆,融合和拉美舞的风格,形成了墨西哥式和阿根廷式两种探戈舞。后来,探戈舞传入欧洲,受欧洲民间舞蹈的一些影响而形成西班牙式、意大利式和英国皇家式三种探戈舞。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卡洛斯·卡德尔的人和他的乐队舞蹈队,将探戈舞带到了巴黎。一夜之间,这饱含市井气息的鲜活舞蹈,征服了萎靡不振的欧洲。其后十几年间,探戈舞如疾风暴雨,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洲大陆,并迅速进入上流社会,被招安收入麾下,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了高雅艺术的一员。

如果说佛罗明戈舞的精髓是傲视,那么探戈舞的真谛就是高度的警觉。“你看舞者不管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出很不安的样子,好像处在包围和追杀之中。两个人,又不是夫妻,既要彼此调情求欢,又要防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敢有一时一刻的大意。不放松,绷着,总是东张西望,眼神里要透出极度的不安全感,随时准备一拍两散,逃跑,这才抓住了精髓。不过呢,也不能太慌张,还要时不时地享受这种厮守偷情的快意,忘记一切纵情江湖的样子······”

探戈最初起源于偷情,起源于萍水相逢。但人又是有感情的,在试探和防备中,渐渐地默契······把男人和女人的恐惧和警觉、亲密和协调熔炼成一种舞蹈,这果然要比纯粹的融情蜜意,更让人感叹和着迷,别有一番克敌制胜的狠劲和相辅相成的韧性。这也许是探戈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尝够了风花雪月的粘腻,多一点辛辣的刺探和清凉的警觉,是探戈独树一帜的诀窍。

美洲三大古文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毕淑敏此行所去的,是危地马拉蒂卡尔的热带雨林。蒂卡尔是玛雅文化最重要、最大的城邦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玛雅古城。蒂卡尔占地面积达平方公里,从公元年到公元年,大约有29个君王在此定都。在它的鼎盛时期,人口有10万~20万人。在蒂卡尔城里,古代玛雅人用石头和石灰做建筑材料,一共建起了大小金字塔共有多座。巨豹神庙是蒂卡尔城保存得最完整的建筑物之一,它是一座台阶式的金字塔,共有9级,单独的一道台阶直通塔顶上高达47米的神庙。与它相距半公里处就是最高的4号金字塔,高75米,站在塔顶可眺望蒂卡尔古城全貌。

玛雅人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明,他们创造的太阳历,迄今为止没有多少人能够看懂。高超的建筑工艺,孕育了历经时间洗刷依旧璀璨屹立的金字塔。玛雅人有非常精确的天文历法,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天,现代人测算为.天,误差仅0.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公元9世纪,蒂卡尔开始衰落。大广场上树立着几十块纪念碑,记载着当时的重大事件。最早的一块石碑建于公元年,最晚的一块建于公元年,此后就突然停止雕刻了。石碑像编年史,记载了蒂卡尔的兴盛,却没有留下它消亡的原因。曾经无比强大的蒂卡尔城邦,突然莫名其妙地被遗弃在丛林中。

如果说蒂卡尔玛雅文明的没落来源于不知名的原因,那么墨西哥阿兹特克的毁灭源于西班牙人的入侵。

位于拉丁美洲西北部的墨西哥阿兹特克是文明古国,土地面积已相当于今天的意大利,拥有人口大约万。阿兹特克农业非常发达,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等,还饲养火鸡、鸭、狗等禽兽,利用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开凿人工渠道。而阿兹特克的富饶,引起了欧洲殖民者的高度垂涎。

年初,一名叫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的西班牙人,自告奋勇前往墨西哥,为西班牙国王掠取新的财富。战争的结果是科尔特斯败落,仓皇逃跑,但悲剧还是发生在阿兹特克。当时,胜利的阿兹特克欢呼起来,他们已经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决定性优势,然而,在他们俘获的西班牙战俘和战利品上,沾染着天花病毒。天花当时在欧洲已经流行了上千年,欧洲人有抵抗力,但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对此病的抗体是一张白纸,他们很快就被这些隐藏的天花病毒感染了。天花不仅袭击下层贫民,就是贵族也无法幸免。英明的库伊特拉华克国王,在登基仅4个月后也死于这种可怕的疾病。天花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几乎所有的军队和帝国25%的人口,而在此时,西班牙殖民者趁人之危,卷土重来。年,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同年8月,在饱受天花的折磨后,阿兹特克最后一任国王向征服者科尔特斯投降,一度辉煌的阿兹特克帝国就此毁灭。占领军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其城彻底毁坏,然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用天花来达到侵略的目的不仅仅发生在西班牙对阿兹特克,英国殖民者入侵加拿大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迫使印第安人投降。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其中,中美洲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约万减少到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约万减少到60万,今天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口从万减少到6万。这还是相对保守的估计。而据克罗斯比和利维·巴锡等学者估计,新大陆的人口从1亿减少到万人。也就是说,在这种种族灭绝政策下,新大陆的人口,减少了95%。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屠戮,其规模远远超过了纳粹德国屠杀万犹太人的暴行。

这是一段何其惨痛,让人悲怆的历史。回想起年的新冠疫情和如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骚操作,仿佛历史又在重演。幸好,我们这历经磨难却依然繁盛的中华文明,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恶意。

在尼泊尔恒河重生

当年的我,读完这本书时,对当中的许多内容印象模糊甚至忘记,但唯有对书中尼泊尔这段的描述依然记忆犹新,以至于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尼泊尔。

这喜马拉雅山的另一面,一直是毕淑敏心神向往的地方,因为她曾在山的这一面,从16岁到28岁,面对这世界上最高耸的山脉,度过了自己的整个青年时代。

尼泊尔节奏很慢很慢,现在中国的节奏很快,去到尼泊尔,一下子会不习惯尼泊尔这种节奏,但是几天过去,慢慢呆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还有自然。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地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比如火山喷发,比如飓风和暴雨,比如山崩地裂加上海啸······身体也是慢的。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要很久很久,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懂得静静等着一棵树慢慢长成的人,不会为失去某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而痛心。

这是毕淑敏在尼泊尔遇到一位当地小伙子说的话,说得好到毕淑敏除了点头,无言以对。环顾尼迫尔四周,散坐着的尼迫尔人友善而有耐心,目光中有一种空空如也的恬静。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老皇宫广场上,晒着亚热带的阳光,呼吸着混合的气味,感觉到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什么也不想,单纯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s/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