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22图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作者:虞新阳

沐曦AI解决方案总监

前言

过去的几年间,中国芯片产业迎来史无前例的投资热潮,资金和人才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兴前沿领域蓬勃发展,促生了大批本土GPU/CPU/AI等芯片设计创业公司,一时间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但繁荣景象的背后也不免令人担忧,很多人思虑芯片行业是不是过热?或者审视我们需要再做些什么?又或者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回顾芯片行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计算芯片的迭代和演进,以过去为镜,希望能给芯片产业特别是GPU芯片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借鉴和更深入的思考。

目录

01蓄势待发阶段

02小计算存储时代

03中计算CPU时代

04大计算GPU时代

05小结和思考

01

蓄势待发阶段

图1:主体芯片的发展历程

年,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的特异现象(电阻效应),揭开了半导体芯片发现、研究、迭代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图1)。

首先,科学家发现能够制造芯片的半导体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有以下四个重要的特性:

电阻效应:如上文所提到,年由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

光伏效应:年,法国科学家埃德蒙·贝克雷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

光电导效应:年,英国的威洛比·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

整流效应:年,德国物理学家费迪南德·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

虽然半导体的这四个重要效应在年以前就先后被科学家发现,但由于缺少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应的重点突破,在此后的几十年,虽然半导体材料研究和应用断断续续有一些实践,但总体进程非常缓慢。直到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全面总结了半导体材料的上述四个特性,此后四价元素锗和硅成为了科学家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jp/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