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而弗居ldquo木中君子r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蓝色字“东阳红木木材”即可免费订阅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传播红木文化, 交流红木知识 发布供求信息, 细数红酸枝的前世今生,颇有趣味:被郑和当做压船底的大料从东南亚运进中国,却因为“魏紫姚黄”的盛名,被皇家忽视,直到后两者一料难求,其木质之佳、材性之美才逐渐被重视。直至清末,红酸枝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占有着极大的比例,与黄花梨、紫檀一起并称为宫廷“三大贡木”,其重要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 酸枝,红酸枝,大红酸枝,老红木,交趾黄檀,微凹黄檀这些互相关联而内涵不同的名称似乎很容易让人混乱。 一样珍木两种称谓 有关红酸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 这些对于“红木”的只言片语,虽没有对其木材的外观、特性、功用进行描述,但却微言大义地为红酸枝给予了血统上的正名,承认了其作为名贵木材的历史地位。 不过,上述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红木并非是国标中所说的全部红酸枝类木材,而是指红酸枝中的一种,即交趾黄檀,在民间又被称为“老红木”。按照北方地区的说法,狭义的“红木”包括了红酸枝和黑酸枝在内。后来人们发现红酸枝原来不止一种,于是加上一个“老”字,将常用的称为“老红木”,而将过去很少见到的一些品种称为“新红木”。 郑和带回来的压舱木 红酸枝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明朝。永乐、宣和年间,为安定海外,宣扬国威,郑和曾七次出使西洋。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十分庞大,携带着各种奇珍异宝,到达过东南亚、印度及非洲东海一些国家。在回程时,怕船在海上太过飘摇,东南亚砍伐了大量的交趾黄檀和其他红木木材用于压船,交趾黄檀即是红酸枝的一种。《红木》中国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家驹在说到红木家具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时说:“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红木进入中国和海运的开放,从海外大量涌入中国,一些能工巧匠用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黄花梨和紫檀,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工艺品及园林设计建筑,从而促进了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的空前繁荣。而红酸枝因为量多不显珍贵、木质又次于黄花梨和紫檀,因此并没有受到重视。在流入中国后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红酸枝材料及其制成的家具散落在民间,并未被历史所垂青。 清宫王府的传世家具 乾隆晚期,黄花梨和紫檀日渐难求,清朝政府遂派人前往东南亚一带寻访、收购木材,他们发现了木性优良、美观耐用的红酸枝,于是红酸枝作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品从南洋进口中国。 据考证,酸枝木家具在清宫中出现是在乾隆二十年以后。在内务府档案记载中,酸枝木原料被称为“海梅木”,制成的家具通称为红木。从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来看,早在乾隆二十几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里就有不少关于宫廷红木家具的记载。 乾隆造办处“油木作”记载:“于五月初三日为宁寿宫寿堂现设自鸣钟一对,添配红木香几,画得纸样一张,呈览奉旨,准样照做,钦此。”“五月初四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舒兴来说太监常宁传旨,方壶胜境现供龛下添配红木供柜五件,垫墩八件,垫起,钦此。” 从上述档案可以看出,在当时红酸枝只是作为补充性的木材,主要用来制作香几这种小件家具,而紫檀家具还在宫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乾隆四十年以后,酸枝木大量进入清代宫廷,成为乾隆后期宫廷家具制作的重要原料。因为来源充裕、木性优良、外观美丽,以其制成的宫廷家具种类及数量极为丰富,包括红木香几、红木挂屏、红木桌屏、红木桌灯、红木壁灯、红木方灯、红木玻璃灯、红木插屏等。 到了清代后期,酸枝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已经占有着极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与黄花梨、紫檀一起,并称为宫廷“三大贡木”。 除了在清末的宫廷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民间,酸枝木家具更是深入人心,受大江南北民众的喜爱和追捧,成为皇亲、富商、名仕居室内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出版的广东番禺人黄世仲所写的著名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中就出现了大量酸枝木家具的描写。如第二十六回中写道,酸枝木的大号台椅与金嵌花的帐勾、杭花绉的棉褥子、美国办来的上等鹤茸被子等珍贵奢侈的家居产品,成为富户家居陈设必不可少一部分。道光年间扬州人邗上蒙人所著的关于扬州地方风土人情、城市生活的小说《风月梦》里也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红酸枝家具:“桌椅、脚踏、马机、茶几都是海梅的”“摆列一张海梅香几,挂了一幅堂画”需要一提的是,在《风月梦》这部书里,提到的红酸枝家具皆称为“海梅”家具,这与乾隆后期内务府造办处将海梅制成的成品家具称为红木家具的说法有所差别。 木中君子 温文尔雅 红酸枝色泽、外观与紫檀接近,前者材色红褐至紫红,后者材色红紫,但时间久了,它们都会呈现出高贵而美丽的紫红色。周默在《木鉴》中讲到,“有的出产于泰国北部的老红木,颜色接近檀香紫檀,表面呈紫黑色,油性重,黑色条纹清晰。”红酸枝加工制作成的家具,经过砂纸多番打磨和毛轮抛光之后,更会显得温润柔和、光泽动人,随着岁月的沉淀,它包浆之后的外观效果,与檀香紫檀相比几可乱真。 同时,红酸枝的纹理又与黄花梨类似。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说到:“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很多人都以为“鬼脸纹”、“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纹理为黄花梨所独有,其实并不尽然,红酸枝同样也有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贵为珍赏者,其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所以王世襄著述中所言“难辨”之情状,从另外一个侧面肯定了红酸枝的外观特征,有时完全能媲美于黄花梨。 功成而弗居是中国文人崇尚的美德之一,红酸枝就是拥有着此般美德的贵材。在国内很多地区,红酸枝家具至今仍保留着“红木家具”的说法,说明其在红木大家族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应该来说算是“功成名就”了。可是它却长期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几百年来甘于陪衬而不疾以声色,如谦谦君子一般,宠辱不惊,超脱淡然。 家族图谱 红酸枝因木性好、存量大、价格合理等因素受到了广泛的追捧,是目前国内红木家具制作的主流用材。 然而,作为《红木》国标中的一大类别,红酸枝家族成员众多,包含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巴里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七个树种。不同树种的红酸枝木材外观较为接近,而在价格上却存在不小的差异。 在此,整理关于七种红酸枝的基础木种资料,供了解。 巴里黄檀 拉丁名:Dalbergiabariensis 商品名:Asiaticrosewood、Neangnuon 俗称:花枝、老挝红酸枝、紫酸枝等。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乔木,产柬埔寨、老挝等地。 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心材新切面红褐色至栗褐色,常带深浅相间的黑褐或栗褐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管孔肉眼下略明显至明显,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管孔含深色树胶。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可见,丰富,主为带状及环管状。与射线相交呈网状结构明显。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放大镜下可见。无酸香气或微弱。 木材微观特征:散孔材,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2~9个)。导管横切面近卵圆形,导管中含有树胶,单穿孔。木纤维壁较厚。薄壁组织主为同心层式细带状、聚翼状,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木射线迭生,单列射线甚少,多列通常为2~3列,高5~10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异型Ⅲ型。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7~1.09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略均匀,纹理交错。加工略困难,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广泛,可做家具、工艺品、细木工,是红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赛州黄檀 赛州黄檀 (DalbergiacearensisDucke) 紫罗兰酸枝 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 红酸枝木类 国王木,如Kingwood、Braziliankingwood(英语国家),K?nigsholz(德国);另一主要商用名称是紫罗兰木,如Violetwood、Violetta(英语国家),Pauviolete(巴西塞阿腊州),Pauvioleta(巴西巴伊亚州),BoisdeViolette(法国),Palovioleta、Maderavioleta(西班牙和部分美洲国家),Legnoviola(意大利),Violettehout(荷兰)。 赛州黄檀的表面处理性能好,用锋利刃具切割后可得到接近高度抛光的表面。木材富有油质性,但油质感不及微凹黄檀(商用名Cocobolo,学名Dalbergiaretusa),故相对微凹黄檀加工难度小。赛州黄檀因材质重硬,手工加工仍然难度大,易使工具钝化。操作人员在加工这种木材时,锯屑和粉末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应注意保护。 赛州黄檀(Dalbergiacearensis)是热带美洲酸枝木树种中最易于鉴定的,其主要特征是管孔弦向直径小(平均50~μm),但分布密度高(20~40个/mm2)。 这一特点可与其他黄檀属酸枝木相区别(伯利兹黄檀除外);而其以双列为主的射线又是与伯利兹黄檀(Dalbergiastevensonii,单列射线为主)和军刀豆(Machaeriumscleroxylon,单列射线)相区分的依据。 交趾黄檀(大红酸枝) 拉丁名:DalbergiacochinchinensisPierre 商品名:暹罗红木SiamRosewood、泰国红木ThaiRosewood、交趾红木CochinRosewood、老挝红木LaosRosewood。、火焰木Flamewood、克兰侬Kra-nhoung(柬埔寨)、帕永Payung(泰国)、特拉克Trac(越南)、帕栋考Padongkhao、麦卡侬MaiKaNhoung(老挝) 俗称:大红酸枝、柬埔寨红酸枝、泰国红酸枝、老挝红酸枝、柬埔寨檀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落叶大乔木(在越南和泰国的有些地区为常绿乔木),高度一般在8~30m,有时有几个主干和分枝。树皮光滑而坚硬,浅黄至灰褐色。叶的形态为不均等的羽状复叶,叶序互生或半对生。花白色。果实为扁平的线状闭果,属于荚果类型。主产于中南半岛北纬22°~10°的地区。遍布泰国东北部混交林中和越南南部及老挝、柬埔寨的大部分地区。木材宏观特征:木材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具黑褐色或栗褐色条纹,边材黄白色。生长轮不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可见,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略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带状(宽1~4细胞,多为不规则断续带状)、星散-聚合状及翼状、环管状。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肉眼下可见。 木材微观特征: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2~5个),偶见管孔团。木纤维壁甚厚。导管横切面呈卵圆形。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宽1~4细胞。木射线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高1~14细胞,单列射线较多,多列射线宽2~3列细胞。单管孔。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1~1.09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顺纹抗压强度为.87MPa,顺纹抗弯强度为.9MPa。加工性能好,刨面光洁。主要用作高级家具、装饰单板、工艺雕刻、乐器等。 绒毛黄檀 中文名:绒毛黄檀 拉丁名:Dalbergiafrulescensvar.tomentosaTndl. 英文名:Tulipwood 商品名:Brazillantulipwood 别名:黄檀木(PauRosa)、紫薇檀(JacarandaRosa)、PauDeFuso、粉木(Pinkwood)、玫瑰黑黄檀(BoisDeRose) 科属:豆科/黄檀属 类:红酸枝木类 主产于巴西。木材纹理宏观特征:木材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心材浅褐色至栗褐色;木材水浸湿后微具酸味。生长轮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可见,放大镜下明显;单管孔,很少数径列复管孔,偶见管孔团,部分管孔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明显,环管状、翼状及轮界状、星散聚合状(不明显)。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波痕略见。胞间道缺如。 横切面 弦切面 显微镜下放大 微观特征:导管横切面卵圆形,部分略具多角形轮廓: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2~6个,多为2~3个),管孔团偶见;散生;最大官径μrn(多数~μrn),平均μrna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系附物纹孔。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轴向薄壁组织主为星散—聚合状、环管状、翼状及轮界状(宽1~2细胞);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分室含晶细胞常见,菱形晶体达8个或以上,纺锤薄壁细胞可见:迭生。木纤维壁厚至甚厚,部分纤维含树胶。木射线9~14根/mm;迭生。多列(很少单列〉射线宽2~3细胞,高5~9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多列。部分射线细胞含树胶。晶体未见。胞间道缺如。 木材性质:木材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常直:结构细而匀;木材甚重(气干密度0.9~1.19/cm);强度高。木材锯、刨等加工不难,切面光滑。 加工性能:密度高加工困难,对刀具有钝化效果。含丰富的天然油脂,胶合不易。车旋性能非常好,适合高亮度的抛光。 木材用途:贴面,精细镶嵌,艺术品,打击乐器,小型车旋。 中美洲黄檀 中美洲黄檀(拉丁名Dalbergiagranadillo),为《红木》国标中黄檀属红酸枝木类,主产于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新切面暗红褐、桔红褐至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含树胶。新切面气味辛辣;结构细;纹理直或交错;气干密度O.98~1.22g/cm3。 据称,在国外,微凹黄檀和中美洲黄檀几乎是不分的,都叫Cocobolo。中美洲黄檀作为一种树种,相对来说是新发现的,是微凹黄檀的近亲。由于中美洲黄檀的颜色深一些,没有微凹黄檀的颜色那么鲜艳,变幻多端,中美洲黄檀的受欢迎程度逊于微凹黄檀,价格也比较便宜,需求量也没那么高,所以导致了在国内市场上中美洲黄檀非常少见。 奥氏黄檀 拉丁名:Dalbergiaoliveri 商品名:Burmatulipwood、Tamalan、chingchan 俗称:白酸枝、白枝、缅甸红酸枝、新红木、吐里木(Tuliwood)、特玛兰(Tamalan)、秦婵(Ching-Chan)、缅甸黄檀、滨黄檀、滨紫檀、奥利黄檀、花黄檀、差紫黄檀、榄色黄檀等。 科属名称: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中至大乔木,树高约25m,一般为为18~24m,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地的混交林中。 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黄白色,心材新切面浅红色至深红褐色,常带明显的黑色条纹。生长轮明显或略明显。管孔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大小不一。导管中常含黄褐至红褐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肉眼下明显、带状、翼状,与木射线交叉呈网状结构略明显。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放大镜下明显。木刨花或木屑酒精浸出液呈红褐色。新切面或水浸湿木材具酸味。 图:奥氏黄檀 木材微观特征:散孔材,有半环孔材趋势,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2~4个)。导管横切面近卵圆形,导管中含有树胶或沉积物,导管分子迭生。单穿孔。木纤维壁较厚。薄壁组织主为同心层式细带状、聚翼状及星散状,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木射线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单列射线甚少,多列通常为2~3列,高4~9细胞,有异型Ⅲ型倾向。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0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略均匀,纹理直或交错。加工略困难,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广泛,主要用作高级家具(红木家具)、工艺品雕刻、装饰单板、运动器材等。 微凹黄檀 因为交趾黄檀(大红酸枝)的价格飞涨,自然也就不乏冒充者,其中,最能以假乱真的当属微凹黄檀,其木质、颜色、纹理均和大红酸枝非常接近。从4年开始,微凹黄檀逐步进入中国市场,逐渐被一些红木厂家和消费者行业所认可。年被列入二级濒危保护后,其价格曾一度在几个月内就翻了一倍。 拉丁名:DalbergiaretusaHesml 商品名:Cocobolo 俗称:格拉纳迪洛Granadillo(墨西哥、危地马拉)、芬尼拉Funera(萨尔瓦多)、帕罗尼格罗Palonegro(洪都拉斯)、纳母巴Nambar(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科库波洛Cocobolo、科库波洛普雷图Cocoboloprieto(巴拿马)。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小至中乔木,高可达13~18m,直径0.5~0.6m,干形较差,分布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通常生长在干旱的丘陵地区。 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浅黄白色,心材橘红色,久露大气中转为紫红褐色,常带褐色条纹。生长轮明显,管孔放大镜下明显,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可见,与木射线相交部分呈网格状、,主为环管状及翼状、带状(宽1,少数2及3细胞)、星散状、星散-聚合状、轮界状。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波痕不明显,木材新切面具辛辣气味。 木材微观特征:散孔材,单管孔及少量径列复管孔(2~3个),部分导管含树胶。导管横切面卵圆形。木纤维壁甚厚。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1~3细胞。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及木纤维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高1~13细胞,稀见多列。单管孔。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0.98~1.22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而均;纹理直至略交错。顺纹抗压强度为81MPa,顺纹抗弯强度为MPa。加工性能好,加工后板面光滑,干材尺寸稳定性优。主要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及工艺品。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搜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dt/9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8种濒危红木遭管制,它们长啥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