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出炉中国入选一项
12月8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水与古代文明”,与会代表将进行跨文化与比较研究,并探讨水资源、水管理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推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开幕式现场 论坛邀请了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几十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来自埃及古物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历史研究所、印度国家文物局等考古研究机构和中国高校考古研究机构的共约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主要目标 1.向优秀个人或组织颁发“世界考古论坛奖”,表彰其近三年来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或富有创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 2.促进跨文化与比较研究,探讨水资源、水管理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 3.鼓励考古学者与其他领域学者在水资源及其管理研究方面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对跨学科和长程视野问题的探讨。 世界考古论坛奖名单 12月8日上午,论坛向优秀个人和组织颁发“世界考古论坛奖”,表彰其近三年来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或富有创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本届论坛评审委员会已经从91项有效提名中评选出40项入围项目和21项最终入选项目,包括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重要研究成果奖和杰出贡献奖三类。 ▲颁奖照片 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1 东南亚岛屿雨林的狩猎采集与农业:婆罗洲岛尼亚洞穴五万年的历史 简介 尼亚洞穴位于马来西亚东部砂拉越婆罗洲北部海岸米高的石灰岩地区。20世纪50年代进入考古发掘视线。年发现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头骨——深头骨,距今4万年,是当时最早的智人化石。长期以来一直是唯一能够支持现代人从非洲扩散到澳大利亚这一“南方之路”的有化石证据的遗址。 0年开始学者对洞穴进行以人类使用洞穴历史及其气候环境的调查,发掘主要集中在洞穴西口。发掘表明距今-年之间人类在此间歇存在。综合的研究表明智人在年前经常到这个洞穴里,表明他们已经可以成功地在雨林中生活,并因地制宜制造各种工具。动植物考古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他们是丛林狩猎者和雨林坚果块茎的采集者,并可能有意识地创造某些所需植物的生长条件。这些发现告诉我们:婆罗洲的热带雨林早在年前就由人类塑造管理。 ▲“深头骨”(左侧)与现代人头骨(右侧)的比较 ▲“西口”年前地层的发掘 ▲当代农民开辟雨林,这种知识在年前就被尼亚洞穴人类所知 2 匈牙利南部下涅克新石器遗址:公元前六到五千纪绵延年的聚落 简介 下涅克遗址位于匈牙利西南部多瑙河与森林之间。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公元前至公元前),延续时间很长。最初是欧洲中部的线纹陶文化,之后出现索波特和伦杰尔时期的居址和墓地,居址和墓地在遗址中大范围出现。遗址达到了80公顷的远超以往的前所未有的规模。这里发现了18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索波特墓葬。在新石器晚期的伦杰尔时期,该遗址的居址达到了顶峰,近种遗存被发现,包括座房屋、灰坑以及近座墓葬。并且发现座由木材搭建的房屋。遗址发现的处墓葬,在欧洲早期农业时期的记录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体质人类学、古生物和人口学的调查、丧葬礼俗和社会分化、长距离交往等提供了难得的丰富资料。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最丰富的墓葬 ▲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房址 ▲一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群 ▲一座富裕女性的墓葬 3 国王之水:大希律王在马萨达的水资源管理 简介 马萨达遗址的宫殿是由大希律王(公元前37-4年)在朱迪亚沙漠所建。干旱的气候和偏远的位置使得该处遗址的建筑和其他一些物质文化材料保存良好。 在大希律王的建筑中,最鲜为人知的是水技术和水的使用方式。建造沙漠宫殿堡垒的能力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其存水能力。当时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立方米的水量。山顶建造有石坝、水渠和蓄水池,还发现有三个洗浴场所和一个游泳池也不奇怪。植物考古的研究发现当时山顶的园艺也十分繁荣。先进复杂的水资源管理使得在0年前的沙漠中出现了一处人造胜景。 ▲荒漠中的马萨达遗址 ▲山顶的水利设施 ▲马萨达山顶宫殿的复原图 4 印度尼西亚梁步遗址出土佛罗勒斯人属的地层学和年代学修订 简介 佛罗勒斯人是在更新世晚期灭绝的人类的一支,在印度尼西亚佛罗勒斯岛的山东沉积中发现后,激起世界范围的白癜风医院咨询白癜风医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tq/1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十大地质奇迹,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
- 下一篇文章: 在纸片上收集世界的锡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