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不仅下围棋打败了人类,还在应用到更多领域,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酒店、无人餐厅等等。

那么,面对很多程序性、重复性工作被人工智能抢占,你拿什么拼职场呢?怎么样才能比得过别人?

提升创造力,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

1

“创造力”是从0产生的

“创造力”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在大脑生理学等尖端科学领域,盛行有关创造性的讨论,在哲学和教育学领域也经常有相关话题出现。

从很久以前开始,历史上知名的天才与伟人辈出于牛津大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电影《指环王》原著小说《魔戒》的作者J.R.R.托尔金、外号是“奇异的博士”的哲学家罗杰·培根、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铁娘子”政治家玛格丽特·撒切尔、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都是牛津大学毕业生。

牛津大学的教育是,对于任何事实,重要的是首先对其有所怀疑、持有批判精神。

也就是说,相对于缺乏怀疑和批判能力的秀才,牛津大学更推崇虽然成绩稍差,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在阅读与牛津大学相关的文献时,注意到许多在历史上留名的人都具备以上能力。这与没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只是认真听老师的话并取得好成绩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想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只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一开始就知道很多知识,即使是“0”也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抱有兴趣,具备果断采取行动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整理思考的同时形成逻辑思考这一基本的思考模式。

学会基本的思考模式,发现新的事物并产生兴趣,渐渐就会产生创造力。

2

试着改变行不通的方法

无论是学业还是商业,不可能总是用同样的方法。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各种应对方法,但人总是太过固执于自己已经习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像这样的失败经验持续下去,很容易就会扼杀新创造的萌芽。

印度独立之父莫罕达斯·甘地曾留下一句名言:“如果希望世界有所改变,你必须首先改变自身。”如果一个职场人想要成为卷起“变化”之风的人物,那么首先要从创造讨论的机会开始,讨论怎样通过改变自身来创造新的性格特点。

另外,还需要知道自己的思考习惯(倾向)。不论是一直乐观看待事物的人,还是悲观看待事物的人,其思考方式中都有一种习惯存在。

比如说,好天气下,有人会想“晴天最好了”,也有人会想“太阳晒得真受不了”。请把实际发生的“事实”,用不同的思考习惯解释。尽管对所有人来说,“好天气”都是事实,但如果过于用自己的思考习惯解释,将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为了改变思考方法、认识思考习惯,要尝试与平常不太交流的人进行谈话,阅读以前不曾涉猎的书,尝试学习新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工作也要试着改变方法,这对于培养创造力是很重要的。

3

简单易用的创造力培养方法

牛津大学中,不论专业,在教育与学习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态度:

①制作将信息统一化处理的“储蓄罐”笔记

只储存大量信息而不加以整理,是无法有效利用的。应将想到的事情与留有印象的文章都总结在一本笔记中。尽管现在电子产品很发达,然而我们更需要将笔记本放在身边,随时进行记录。

②先写出来,再向他人进行说明

如果只是在头脑中进行思考的话,就会停留在“觉得自己在思考”的阶段。要训练自己将思考的事情写出来,以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说明。写出来就可以对想法进行客观审视,而向他人说明则可以整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

③不要以句号作为结束,以“+α”结束

将新的想法总结并写下来的时候,不能以结论将其束缚住,而是要对之后能有怎样的展开进行预测,思考哪些部分有所欠缺,将这些“+α”的内容写下来很重要。

通过写“+α”内容,当产生下一个想法的时候,就可以从更进一步的地方开始。研究论文在最后一部分经常会写“今后的展望”,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作用。

④“复制粘贴”会成为创造的障碍

新的创造只有从自己头脑中产生,才能称为“原创”。盗用别人写成、做成的东西是不可以的。反复复制粘贴会丧失自我思考、将想法转化为文字的能力。

你可能会认为拥有“创造力”是很困难的,自己无论如何也办不到,但其实它可以从日常中简单的、不自觉的行为中锻炼产生。

4

无聊的独处时间培育出创造力

现代人总是非常忙的。忙于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经常透支身体和大脑。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几乎没有时间酝酿优秀的想法。

英国的终身教育研究者特蕾萨·贝尔顿采访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其中很多人都说小时候“独处的时间”“无聊的时间”对孕育自身的创造力很有帮助。

贝尔顿根据其研究,提倡要从孩提时期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鼓励他们培养创造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会产生创造力的。我认为这个想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适合大人。

我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经常在写论文时感到写不下去。无论在桌子前坐几个小时、读多少本书,也一行字都写不出来。

我将这件事告诉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同学、数学老师优素福。他听了便说:“散一下步就好了。一边走路一边思考,好想法就会浮现出来。”

尽管我半信半疑地想“怎么可能散散步就能有好想法”,最终还是开始散步了。

所幸在牛津市的街头巷尾,适合散步的场所非常多。草地上花草盛开,野鸟交错飞过,洋溢着中世纪氛围的街道,整修得非常漂亮的园艺花园,走在其中的人们会错以为自己步入了画中。只要愿意多走一点路,便能走到拥有蜂蜜色建筑的美丽古城科茨沃尔德(Cotswolds),这里最适合散步。

你猜结果怎么样!真是意外中的意外,相比呆坐在桌前,散步后的心情明显放松了,思考力也提升了。

5

“为了思考的散步”

实际上,许多科学研究证明,散步和郊游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也请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合适的时间段,每天至少花20~30分钟时间散步。

我将散步分为3种,分别是放松的散步(没有目的的散步)、有目的的散步(减肥或者遛狗等),还有为了思考的散步(在试图进行思考的时候)。

对于“为了思考的散步”,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①不要用力,慢慢地散步

在试着慢慢散步后我才察觉到,平常自己总是很焦急,不知不觉就小步快走起来。如果不在意周围,只是慢慢走,就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节奏了。

②欣赏周围的景色

在行走中慢慢欣赏周围的景色。不要只是看景色,有时候可以触摸河里的水,也可以闻一闻草木的气味,请把人的五感都运用起来。接触多种多样的风景,只集中于一点的思考渐渐就会舒展开来,心情也会变得很愉悦。

③在散步中寻找30件以上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情

我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散步中注意寻找至少30件以上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情比较好。例如“小花顽强地盛开着”“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声音”,等等。这样可以养成将事物往好的方面想的习惯,最终让好想法浮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tq/1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