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诺奖得主在本国认真科研,来中国大肆捞
该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210612/9056233.html 在中国,诺贝尔奖属于稀缺资源,嗅觉灵敏的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 诺奖得主来到中国,也从本领域的专家变成了横跨多个领域的明星。有面向公众的科学演讲,也有为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差甚远的公司站台。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文作者:叶水送,责编:陈晓雪 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科研水平的提升,我们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诺奖级发现」、「颠覆性研究」等表述。 科研界以及产业领域对诺奖的如此心态,也催生了一门生意:诺奖得主产业链。从高额出场费到被企业邀请做科学顾问,再到四处设立工作站,诺奖得主在中国十分忙碌。 不少诺奖得主拥有「双重身份」,在本国是受人尊重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但来到中国后摇身一变,横跨科学与商业,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意见领袖、公司的科学顾问,甚至是医疗器械公司的老板。 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斯穆特就是这样的一例。 他原本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被誉为宇宙胚胎学之父,但来到中国后就成为了一名生产养生、保健器械公司的老板,年他在中国成立斯穆特集团,据相关资料显示,他致力于将其专业知识,即物理高端技术,整合于健康与医疗器械产品中。 但这些医疗器械有多高端呢?随便列举几个:能量仪、磁力震动床、空气清净机、净水机,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判断。 下面是《知识分子》梳理的更多的例子。 横跨学术、产业、生物和教育的科学明星 近年来,诺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EdvardMoser)经常被邀请到国内,大学为他设立诺奖工作站,生物公司聘请他为科学顾问,连教育培训公司也打起他的主意,让其担任首席科学家。 图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tq/11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皇马转会市场,曾认为姆巴佩坐等官宣,贝尔
- 下一篇文章: 刚刚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