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毫米以上或更多。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1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两侧)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年降水量mm,最高月少于mm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风带气压带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降水-mm,最高月mm以上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季风性湿润气候 北美、南美、澳大利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季风不明显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 温带大陆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距海洋远,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 亚 寒 带 亚寒带大陆气候 北极圈附近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夏季 寒带 苔原带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 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一、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mm)温带海洋性气候(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mm,最高月降水量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mm,最高月降水量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mm),温带季风气候(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世界各地区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基本气候类型有13种,受气压带和风大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3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为例将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绘成下图: 想要更多高中地理高考真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y/5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双重补贴纯玩联游3天食足3餐仅29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