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奖已经产生全部科学奖,中国这方面还是“3大皆空”(6个大奖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文学、经济、和平),但日本又出了个物理学奖,可以说,这方面日本的科技教育是亚洲最成功的,没有之一。日本当初制订的计划,就是一年出一个诺贝尔奖,结果20年真的出了20个诺贝尔奖,而且都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自然科学奖(如果说“和平奖”有政治成份在里面,文学奖有争议。那么自然科学奖基本就没有什么水分了)。

网上有人认为,西方专门针对某个国家,这个绝对是误导。实际上只要你的成绩世界公认,迟早会让你获奖。李政道、杨振宁获奖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时期,别人不会看这些,只要你的成果能对世界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就行了。所以,世界没有共认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有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恐怕没有人敢说你比牛顿、爱因斯坦更伟大吧?

中国的教育在考试方面有一套,几乎世界的大赛都名列前茅。如国际中学生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及生物学竞赛,都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连美国也比不了,。但就是出不了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为什么呢?

主要跟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考试是有现成答案的,有套路。中国教育比较急功近利,很快研究出解题套路并训练,成绩自然上去。而科学前沿没有套路可抄,这方面的劣势便显露出来。二是中国的创造性教育不足,只会抄现成的东西,只想在短时间取得成绩以便考试成功,造成中国式的“应试教育”。第三是中国很多智力优秀的学生,只是想通过考试或竞赛取得好学校的好专业(所谓好的专业一般是比较赚钱的专业如金融专业等),并不会为兴趣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没有什么后劲,自然难以在这些专业方面取得开创性的成就。

四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这方面对科技人员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如屠呦呦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及推荐,拿到诺贝尔奖及国家最高科学奖,还不是院士。袁隆平也是由于不搞这些东西,差点没有评上院士。其他如颜宁、许晨阳也是由于国内的工作环境不如理想而再次出国。相反,有不少领导科学上无什么成就,靠着搭别人的顺风车而成为院士,如最近出名的航天科技的董事长由于想当院士,找了两位院士做推荐人,但这两个院士坚持原则不同意,结果被打成重伤。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官僚主义作风使科技人才不能专心搞科研,严重影响中国科技发展。

因此,中国要出拔尖高科技人才,首先是改革体制,给科技人员一个理想环境,使他们不会为生活、住房及职称等花费大量时间,可以全心全意搞自己喜欢的项目。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要求短期内发表论文,则肯定给他们造成很大压力。这方面最惨烈的例子莫过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非升即走”模式,结果导致一个老师杀死系的书记,其实全国的大学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只是程度没有那么激烈而已。因此,这个制度明显存在问题,一定要改的,否则怎么可能让科技人员潜心搞科研。

其次,社会也要加强对科技人员方面的宣传,不要只是宣传那些娱乐圈的“小鲜肉”及“资本家”。要营造全民热爱科学的氛围,以科学家为荣。只有当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的偶像,未来才有希望在科技方面取得成绩。

最后,教育方面也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引导有潜力的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终身研究工作,不是只为了考个好学校及好赚钱的专业(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的芯片技术,因为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工作成本重,不易有经济效果,故很多行业便拿外国的现成芯片。结果现在被外国人卡脖子了)。只有这样,通过努力才能把我国建成科技强国。喜欢有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y/1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