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是如何炼成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1.点击上方蓝字“掌握现代特教”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3.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有着一批充满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教育阅历的名校长,他们是新时代教育形象的“名片”,思想引领的“名家”,专业发展的“名师”。为进一步扩大名校长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领衔主持“对话”名校长,分享优秀校长们的职业成长经历和特殊教育理想追求,激励更多教育人坚定地行走在“办好特殊教育”之路上。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年,是四川省第一所面向智力障碍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培智学校。年,做过小学、中学教师及小学校长的资深教育工作者蔡晓莉调任至武侯特校担任校长,开启了她的特殊教育生涯。“大爱无碍,生命为本”,这是蔡晓莉校长一直坚守的特殊教育信仰,也是她践行的职责使命。 问:您从普通学校调任至特教学校,面对学生障碍类型多、障碍程度重等难题,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适宜的发展,学校在您带领下围绕提供适合的培智教育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 蔡晓莉校长:武侯特校是我国首批培智学校,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我接任校长后,学校自闭症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障碍程度加重,我们坚持“零拒绝”原则,实行应收尽收。由于当时培智教育没有国家教材,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为他们未来奠基。学校抓住落实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契机,以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抓手,深化培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我们借鉴国内外的培智学校课程评量表,对每个孩子进行7个领域共多项能力指标测评,摸清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潜能和兴趣,制定孩子的学习目标,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课程套餐”。学校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支持性课程及拓展性课程,课程的实施形式包括集体课、小组课、个训课等。 学校实施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跨班级、跨年级上课,教材、教具全部由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自编自制。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我带领教师们及时反思,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教学评价是否科学,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教育需求再做相应调整。 实施个别化教育之初,教师难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全面认识,对学生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的理解不深,没有通用学习设计的理念和技巧,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不多。为此,我和教师一起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多感官学习法、通用学习设计等,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教师逐渐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有了更完整的认识,教学设计更加个性化,注重对每个学生的支持与帮助,课堂教学也越发从容。 就这样,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推动培智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学校先后参与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的审定和编写工作,培智教育品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 问:武侯特校在家校共育方面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学校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们的参与、支持的? 蔡晓莉校长: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奠基。为赋能家长,我们积极探索实施家长课程,创办了“正向教养”家长工作坊,每周六为特殊儿童家长开设专题讲座,围绕家长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支持孩子的策略方法等主题,以“讲授+操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康复水平。除专题学习外,我们还组织社区亲子活动、家长论坛、优秀家长表彰等活动,不断丰富家长课程内容。 此外,我们还依托“互联网+”,积极开设家长网络微课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设计录制了一系列“亲子互动”主题微课发布在网络上,确保停课不停学、不停康复。为了及时解答家长学习微课后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提供跟进督导服务,在线指导家长实践。 在实施家长课程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正向教养修炼:特需儿童家长手册》一书。这是一本集实用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特需儿童家长手册,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技巧,得到了全国各地特教同仁和特殊学生家长的欢迎。 随着家长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由被动到主动,由配合到协作,由参与教育过程到参与教育决策,真正构建了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问:学校作为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担了全区融合教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您认为让随班就读学生融入普通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蔡晓莉校长:年4月,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武侯特校正式成立,武侯特校承担了全区融合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我们不仅从场地改造、资源教室建设、教辅具配备等方面指导学校创设无障碍环境,更强调人文环境才是融合教育发展的精神内核。普通学校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教职工、普通学生及其家长都要接纳特殊儿童,并愿意提供支持。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和政策的宣传,推动普通学校做到“应随尽随、应收尽收”;二是介入普通学校的教学过程,指导和支持普通学校教师应对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适应普通教育;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用成功的案例激励普通学校教师在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通过努力,我们在全区营造了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了令人欣喜的改变。针对特殊儿童的个性需求,教师们在班级教学中遵循面向全体、兼顾差异的原则,基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应地做出教育教学调整,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作业的形式等。在教学计划中,“学情分析”一栏添加了特殊儿童学情分析,主要阐述特殊儿童的优势、弱势、学习期望;在教案的每个环节增设“个案活动”,设计特殊儿童在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随班就读学生在资源教室使用的教材依据普、特课标和教材整合而成,教师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独提问、增派任务、同伴合作等方式增强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习实效,让随班就读学生真正实现“进得来、学得好”。 蔡晓莉校长告诉我们,特殊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武侯特校将以奠基未来的理念和担当,在“办好特殊教育”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年8月(总第期),原标题为《大爱无碍,让信仰与担当同行——对话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作者:顾惟灵、阿迪力·艾海提,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 特别鸣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 MORE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校长畅谈职业成长感悟 践行特教初心与使命,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俞林亚校长畅谈追梦之路 新时代融合教育摆渡人:储昌楼校长,您的实践探索值得追随 为盲孩子点燃一盏长亮的“心灯”:上海市盲童学校徐洪妹校长坚守视障教育三十余年铸就别样精彩 为中西部特殊教育树一面旗帜:李龙梅校长用使命担当谱写高质量发展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崭新篇章 南京市聋人学校校长孙荣宝:当好学校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领路人”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汤剑文:追求高品质特殊教育,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践行“办好特殊教育”使命,为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校长申承林:“博士校长”的特殊教育探索之路 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密婷:做“办好人民满意特殊教育”的奋进者 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校长陈建军:心怀大爱,实干兴校,为每一个特殊学生提供适性教育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芦燕云:从特殊教育“门外汉”到培智学校“领航人”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世界屋脊”上的特教追梦人 湖北省武汉市盲童学校校长张德志:让百年盲校焕发新的活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校长范里:办一所闪光的学校 编辑:一鸣鹏燕 校对:华丽天慧 排版:天慧 点这订阅《现代特殊教育》 ▲向上滑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ls/10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川诞生首个七星标准酒店,竟然不在成都
- 下一篇文章: 热化了四川今天冲上40成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