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红木市场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批条杆笔直的红木“老”料照片。上刻铭文,大致是:大清康熙XX年,钦命XXX造XX,内务府XX造檀黄花梨XX柱XX根交于XX。

“不用看料,看字就知道是假货。”某位资深红木人如是说。近年来,木友们时常看到类似的图片,其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木头上这段铭文,恰恰证明了它是一根彻头彻尾的假货。因为,现在俗称的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叫:花梨。★清末至民国初年,大量的大果紫檀(现俗称:香花梨、缅甸花梨)等木种,作为替代用材进入国内,也叫“花梨”。★为避免名称混淆,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提议将原有的花梨(降香黄檀)改称“黄花梨”,从此黄花梨一名才得以传开。所以刻着“大清康熙XX年,造办处XX黄花梨XX柱”的木头,是真是假一目了然。在木头上刻下“康熙XX年,XXX檀香紫檀XX柱”的人可能不知道:“檀香紫檀”这个名称,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植物学家和木材学家,根据拉丁学名种加词翻译过来的中文学名,而且翻译的并不准确,至今还有争议。★在整个明清民国期间,它的旧称就两个字:紫檀。包括清宫廷造办处遗留的各种文字资料,以及康熙的圣旨中,都是叫紫檀。

有没有可能,刻铭文的人误打误撞,凑巧给刻成了“檀香紫檀”、“黄花梨”呢?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铭文,其实是电脑字体,精雕机的作品,不伦不类。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出来的作品,不仅感官效果不一样,刻刀和精雕机钻头,留下的毛茬也有区别。放大看细节图片,或对着实物打开手电筒晃着看,就可以识别出99%的假冒明清老家具(包括刻铭文的假老料)。有没有这个可能,铭文是假的,也许木头是真的,只是为了当古董卖,弄个假铭文提高身价呢?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某个比较靠谱的鉴定机构里,一位亲自对其中四根木料做切片鉴定的木友说,鉴定结果很有趣:一根刻着清代檀香紫檀铭文的料,鉴定结果是染料紫檀(俗称赞比亚紫檀、血檀);而刻着清代黄花梨铭文的三根木头,居然是杂牌军,分别是三个木种:伯利兹黄檀(俗称:大叶黄花梨)、破布木(俗称:黄金檀)、螺穗木(俗称:非洲檀香、檀香花梨)。年之前,假冒黄花梨明清老家具的,大多是非洲花梨(刺猬紫檀),而假冒紫檀明清老家具的,大多是皮灰(风车木)。现在,假冒木种更新换代,越来越复杂。以前,那些铭文大多是用简体字刻的,完全不尊重买家智商,侮辱性极强。现在,年款基本都精确的捣鼓到乾隆XX年、康熙XX年,繁体字用的也越来越多。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招很难再骗到大多数红木爱好者了。君子者,成人达己,取财有道。

有缘读到这篇推文的木友们,请提高警惕,免于轻信而上当受骗。

红木,因其质坚、柔韧、温润、有恒、表里如一,而被称为木中君子。愿红木行业长存君子之风,愿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jp/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