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北京时间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本年度的巴克利奖。这是该奖自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薛其(第一排左二)及其团队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在清华大学24日发布的薛其坤访谈中,他表示,能够获得巴克利奖是莫大的幸福,这也表明中国进入了世界物理学舞台的中央。自己已经60岁了,还想继续努力带领团队向着这个方向继续攻坚克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图据清华大学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该成果于年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在应用领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无耗散边缘态,又将可能在未来被用于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电子学器件,解决一系列瓶颈问题。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一项重要发现。薛其坤被媒体称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追求极致来让自己感到快乐此前,薛其坤被很多中学生了解,来自一条刷屏的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从一到无穷大》。片中的讲述者,就是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我们都是家庭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个,这无数个一孕育着中国未来无限的希望。”现在回想片中薛其坤动情的讲述画面都会让人泪目。薛其坤出生农村的薛其坤,自称是“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是一个考研三年才上岸,读博七年才毕业的“狠人”。他也曾因从早上7点开始即在实验室埋首工作、晚上11点方才离开而被称为“7-11先生”。如何跨越各种困难与挑战?薛其坤在演讲中讲到,自己通过追求极致来让自己感到快乐。薛其坤的英语口语不好。年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科研取得了重要成果,教授于是奖励他,让他去美国开会,并做一个20分钟英语报告。对他这样一个几乎不能讲一个完整英语句子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他把要讲的每个字,每个句子都写下来,在房间里模拟练习了80多遍。这次经历让他养成了追求极致,在科研中寻找快乐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jp/1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