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的诺贝尔化学奖被两位关于基因编辑的女士获得,当然是两位外国女士。迄今为止,咱们中国共得了两个诺贝尔奖:一位是屠院士关于中医学的方面的研究,也算是对咱们中国几千年中医的一个肯定,另一位就是莫言先生,关于文学方面的而中国在最新的科技方面却没有人得奖,我们当然不能妄自菲薄,但是我们也要找一找自身的原因。原因出在哪里?教育的问题!不是吗?咱们中国的孩子哪一个也不比外国人差,咱们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站在世界的潮头,多少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成绩比外国人好多多的,但最后站在最高处摘桂冠的却往往是那些外国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外国人会创新,中国人会学习!这就划归到了一个最基础的根上,怎么培养咱们的孩子也成为一个创新性的人才?创新的基础是兴趣这点实际上我们每位家长都知道这个问题,就包括我们自己,咋们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即使在深更半夜或者太阳下面,也不觉得累,反而兴致勃勃,认认真真专心致志的去做这件事情。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很多非常有成就的科学家,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在某一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不断地去突破现有人的思考,最终实现这方面的进步。每实现一次进步,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和开心,对于这类人,他们的研究是充满快乐的,也是幸福的。咱们想一想,如果自己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几十年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是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很多人做了这件事情,但是这是手身体在动,而脑子却不动,不用心又怎么能获得突破呢?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非常讨厌学习,一让他学习,他都不愿意,根本就没有兴趣,就不是学习的料。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很普遍,在小学阶段,孩子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目的性,基本上很多孩子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老师而学习!可是我们的孩子却喜欢唱歌,或者画画,或者体育这类课,那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所有的都是有比较的,相对于文和数学,体育画画和唱歌,既没有作业,也没有压力!心情相对比较放松,也可以边学边玩。那么语文数学这类课也能这样吗?这样在咱们中国是做不到的,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你敢像对待副科一样对待语文和数学,那么你想上个好初中或者高中,没有一点可能!随着教学和考试的指挥棒,我们的孩子在初中就学完了别的国家高中的课程!随着学习的进展,孩子们的兴趣,尤其是在这些基础课上面的兴趣,都渐渐的磨灭。家长又能怎么做?只能逼孩子做作业,做她不喜欢的事情!否则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尝试着创新我听说很多外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做各种设计,包括各种手工题目,运用各种工具去证明某些东西,证明物理中的公理,测量几何图形的尺寸。这么做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而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最多也是在脑子里设计一下,想一下!这是好的孩子,有的孩子想都不会想。随着孩子的长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那么动手动脑的孩子就会占很大的优势,而我们的孩子想象力也是很丰富,但创新却不得不跟在外国人后面。还有一个是成年的研究人员的问题,容易满足这是我记得是一位知名高校的校长说的。咱们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一旦获得一点点小小的成就,就会立马自我膨胀起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不再深入去往下钻研。而是躺在有真那点成绩上面,不再去努力,目标和理想都不远大。看着外国人得到一个个诺贝尔奖,也许咱们的教育自上而下,从学校到家里都要好好想一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jp/1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