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5分许,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学者阿兰阿斯佩(AlainAspect),美国学者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奥地利学者安东塞林格(Anton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1

阿兰阿斯佩(AlainAspect):年生于法国阿让,年获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巴黎萨克雷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

2

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J.FClauser&Assoc公司创始人、研究物理学家。

3

安东塞林格(AntonZeilinger):年出生于奥地利因河地区里德。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维也纳大学教授,奥地利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量子力学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或哲学问题,更拥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已经有大量研究正专注于利用单个粒子系统的特殊属性来建造量子计算机、改进测量方法,以及构建量子网络和安全的量子加密通信。

在量子力学中允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相距多远,两个或多个粒子能够共享物理状态,这被称为量子纠缠。自从该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是量子力学中争论最多的元素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而薛定谔说这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特征。

今年的获奖者探索了这些纠缠的量子态,他们的实验为目前正在进行的量子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安东塞林格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奥地利留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受聘为中国科大“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年Zeilinger教授来访时寄语中国科大

安东塞林格长期关怀中国科大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双方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交往,积极并富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奥学术交流,同时助力中国科大与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量子科研国际合作。他曾多次做客中国科大“大师论坛”及“墨子沙龙”活动,启迪青年学子投身量子科研事业。因其为中外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安东塞林格教授被授予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年,塞林格(前排左三)与潘建伟(前排左二)等在奥地利聚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潘建伟就和导师塞林格一起开始发展量子信息实验研究。之后,当潘建伟回国后,更是带领中国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年8月16日发射升空,年5月,中国“墨子号”实现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新纪录。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在诺贝尔奖的官方介绍中,大量引用了潘建伟团队的成果与贡献。此次安东塞林格获奖所列出的量子通信实验论文,除一篇理论文章之外,其余有安东塞林格名字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都有着潘建伟的名字,并且均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此外,后续还有三篇论文是在“墨子号”发射之后,中国科学家做出的相关工作,“中国团队的工作共提到了7项”。

年8月,“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前夕,塞林格(右)与潘建伟(左)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影

“如果没有后续工作的推动,量子通信早期工作就只能是个梦想,而无法变为现实。”潘建伟说,在将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做了很大贡献。目前,中国的量子信息科技已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年6月,美国《科学》杂志提到,正是出于中国“墨子号”等重要成果的考虑,美国启动了量子行动计划。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徐楚寒

原标题:《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其中一人为中国科大“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jp/1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