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文明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正道书院助学公益讲座期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然而这些传说是否代表史实?文化与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判定,仍然需要考古发掘来最终确认。1、伊利亚特——特洛伊木马2、旧约的赫人——赫梯帝国3、末日——玛雅的预言4、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姜梦剑 正道书院创始人之一,近现代史及军事研究专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讲座现在开始。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然而这些传说是否代表史实?文化与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判定,仍然需要考古发掘来最终确认。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些美丽传说中一些璀璨的明珠。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1、伊利亚特——特洛伊木马2、旧约的赫人——赫梯帝国3、末日——玛雅的预言4、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一、伊利亚特——特洛伊木马 在西方历史上,流传着一部辉煌的巨著《荷马史诗》,讲述了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时代,一系列战争,尤其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由于这部史诗,将历史传说与诸神的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点像中国的封神演义)。对于其真实性,人们一直存在怀疑。特洛伊木马 比如特洛伊战争: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一座特洛伊人的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开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开亚人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伊利昂的二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和墨涅拉奥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两人私奔逃回伊利昂。墨涅拉奥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他们调集一千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特洛伊城。经过10万人10年的攻击,特洛伊城依旧无法攻下。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让特洛伊人把藏有希腊突击队的木马拖入城中,最终,特洛伊城被攻下,希腊人屠城,焚毁整个城市后撤回。按照荷马史诗记载,希腊诸神在这场战争中分裂为两部分,分别支持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相互开战。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战争规模,都让人很能相信这场战争的真实性,在相当长久的历史中,人们都不相信这一故事的真实存在。年,施里曼在德国出生,他的父亲对古代历史很狂热,从小就教他荷马所写的围攻特洛伊和奥德修斯漂游各地的故事。“当我听他谈到特洛伊被完全毁灭而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时,我感到极大的痛苦。”在他8岁时,施里曼已经对这些历史有了成熟的考虑,表示他将尽其一生以发掘失落的特洛伊古城。10岁的时候,他向父亲提交了一篇特洛伊战争的拉丁文论文。年,施里曼因为经济问题而离开学校,当杂货店学徒。年,他从汉堡出发,在一艘开往南美洲的轮船上当工人。他自己独立经商,在三大洲均有事业。海因里希·施里曼,德国传奇式的考古学家36岁时,他觉得自己已经赚够了钱便从商界退休,将一切时间奉献于考古学。“在商业繁忙之中,我从未忘记特洛伊或是我向父亲所许下的挖掘特洛伊的诺言。”年,施里曼前往小亚细亚西北角的特洛得,一反当时学者的意见,他认为特洛伊王都伊利昂在普里阿摩斯的山下面。经过一年的交涉,他得到土耳其政府的准许,开始挖掘这个地方。他雇了80名工人并开始工作。他的希腊籍太太,也从早到晚与他在一起工作。整个冬天,来自北方的寒冷强风将风沙吹入他们的双眼,并且穿透了茅屋的空隙,使得夜晚无法点灯。虽然屋子里有炉火,水还是每晚都结冰。“除了对发现特洛伊的热忱之外,我们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身体保持温暖。”一年过去了,但是一无所获。不久,一位工人一锄一锄地终于挖出了一个大的赤铜容器,里面竟盛有大约件金银器。特洛伊文物 精明的施里曼立刻用他太太的围巾将这个容器掩盖起来,将工人遣开去午睡,立即赶回小屋,把门户上锁后,将宝物排放桌上,试图把每样东西与荷马史诗中的某段文字联系起来。他马上通知在欧洲的朋友说他已掘出了“普里阿摩斯的宝藏”,但是没有人相信他,有些批评家还指责他将这批东西放到他从事发掘的地方。土耳其政府后来还控告他从土耳其领土上掘走金子。但当维曹、多普费尔得等学者到现场参观后,不仅证实了施里曼的报告,并立即留下来与他一起工作,直到发现了九个遗址。现在的问题已不是特洛伊是否存在,而是所发现的九个特洛伊遗址中,到底哪一个才是《荷马史诗》中的伊利昂。挖掘出的宝物相当丰富,有各种金银器皿、黄金饰物和青铜制的匕首、箭和斧子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顶华丽的金冠。金冠一大一小,大的那顶由多块金箔缀连而成,冠冕上悬吊着74根短链子和16根长链子,冕顶由小环重叠圆环和刀叶形金片组成。小的那顶形似大金冠,只是链子吊在狭窄的金叶带上,侧边的链子较短,只能遮住双鬓。施里曼把小金冠戴到妻子头上,恍如看到了当年的海伦。年,施里曼向世人公布了“普里阿摩斯宝藏”的发现。人们这才相信,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并非虚幻的传说。但是《史诗》毕竟不是信史,“要从荷马的叙事诗中寻找出历史的真实来,是极其困难的任务,因为在荷马的叙事诗中,自然的事件和奇迹,就像在历史传奇中那样混杂在一起。”施里曼过于迷信史诗,致使他在发掘中为了找寻心中的目标而毁坏了一些应该保存的遗址文物,甚至“破坏的东西比他发现的东西还要多。”并且由于当时考古基础的薄弱与考古技术的落后,他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的希沙尔克城附近40公里处,这座城从年前就开始建造,从时代上算起来有9层,每一层都是一个时代。而《伊利亚特》描述的是第6层的故事。先后有多个文明在这里建造城市,特洛伊是公元前16世纪前后为古希腊人渡海所建,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时,颇为繁荣。此城毁灭于公元前13世纪。约于公元前年至前年,迈锡尼文明希腊人发动了特洛伊战争,并再次攻陷了特洛伊城。可以说,如果没有考古发现,特洛伊故城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只在荷马史诗中有特洛伊的传说,迈锡尼文明自己却没有记载呢?特洛伊城的位置 特洛伊城的位置,隔着达达尼尔海峡与希腊遥遥相望。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迈锡尼人约公元前年,定居伯罗奔尼撒半岛,受克里特文明影响,迈锡尼人逐渐过渡到文明时期,约前年,迈锡尼人立国。前年–前年,迈锡尼文明灭亡。古希腊进入了长达年的黑暗蒙昧时期。从先后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约块迈锡尼文明时期的泥板。这些泥板几乎全部是在地下室发现的。其记录的内容几乎都是民间生活特别是经济往来、收入支出、商业活动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官方记录。泥板中记录,普通奴隶没有名字,高级奴隶不但有名字,而且还有收入。例如一块有趣的泥板就告诉我们有这种奴隶,这件泥板里谈到官有和私有土地出租的情形。在获得租地的高级人员中,提及六个奴隶,他们像自由人一样有自己的名字,虽然他们获得的土地要比自由人少得多。五个奴隶分得收入75容量谷物的土地,一个叫托瓦特的奴隶租了一块很大的土地,平均收入48容量谷物。这六个奴隶中三个奴隶的主人是一个叫阿姆弗密德的人,而这位主人收入不过容量谷物。奴隶大约占迈锡尼人口的四分之一,等等。迈锡尼文明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为什么其官方记录完全消失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一起分析。二、旧约的赫人——赫梯帝国 我们现在看看今天的第二个内容,旧约的赫人——赫梯帝国。 赫梯人为圣经学者所知,是因为希伯来《圣经》中对其有记载,《圣经》中提到,他们是公元前第二个千年末生活在迦南、名字以“-ite”为后缀的诸民族之一[这些民族包括Hittites(赫梯人)、Hivites(希未人)、Amorites(亚摩利人)、耶布斯人(Jebusites)等等],他们曾与希伯来人或以色列人有过交往,但最终被他们征服。《圣经》中称,亚伯拉罕从赫梯人以弗仑手中为妻子撒拉买了块墓地(《圣经·创世记》23:3—20)。大卫王之妻拔示巴的第一任丈夫是赫梯人乌利亚。所罗门王所娶众女子中有一位即是“赫人女子”。然而,在《圣经》记载的土地上寻找赫梯人的早期努力并未取得成功,尽管《圣经》中耶和华通过燃烧的荆棘向摩西呼叫的言辞已指出了赫梯人的具体地理位置:“我下来是要救他们[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圣经·出埃及记》3:7)因此,人们对于赫梯人的存在,一直无法确定。19世纪初的探险家们发现了一支先前不为人知的青铜时代文明的遗迹,以土耳其中部高原地区的发现最为典型。把一系列线索联系起来,年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亚述学者A.H.塞斯宣布,赫梯人的土地并不位于迦南,而是位于安纳托利亚,也就是说,位于土耳其,而非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或约旦。年,德国语言学家维克拉前往土耳其的波佳滋克伊进行考古时,发掘出一万三千多块烧固的泥板,经过解读发现,这里就是赫梯帝国的国家图书和档案馆。其中发现了埃及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给赫梯国王哈托西里三世的文书。内容是两国在卡迭石大战后,双方签订的和平条约,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战争和约。之后在埃及卡尔纳克阿蒙神殿上,发现了雕刻在墙壁上的同一和约。赫梯国家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军队攻陷巴比伦城,击溃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历史上最强盛的新王国时期,农牧业均较发达,普遍使用青铜犁、镰。大量开采银、铜、铅矿,已掌握铁的开采和使用,并以之供应其他文明世界。公元前14世纪,使用铁器的赫梯人驾起战车,不断向外扩张,成了军事强国。在夺取西亚时与埃及争霸。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们,都与赫梯交过手。至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赫梯与埃及的军队会战于卡迭石,两败俱伤,于公元前年签订和约。为了表示长期友好的愿望,赫梯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埃及法老,同时送给法老一把铁剑,一船纯铁。铁剑和纯铁显示了赫梯人发达的制铁业和高超的冶炼技术。从波加刻滋伊附近王陵遗址出土的含镍的短剑、铁器及铁渣等实物,证实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开发和使用铁器的文明。赫梯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王室直接控制大量耕地,除赏赐大臣贵族外,相当大部分是以份地形式分配给为王室服役之人。然而,一切强盛都是短暂的,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3世纪衰落,公元前8世纪彻底灭亡。整个赫梯帝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遗迹。前两个考古发现介绍到这里。我们回顾前面的问题。迈锡尼文明和赫梯帝国,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崛起,同一时期衰落。不仅如此,同一时期,强盛的埃及帝国也走向没落(拉美西斯一世、二世、三世恰恰是埃及新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被外来民族征服:努比亚人(黑人法老)——亚述人——希腊人(托勒密王朝)。是什么力量使三个文明走向衰落呢?从历史记载传说看,三个文明的迅速衰落,除了内战、瘟疫、干旱等因素外,海上民族的入侵无疑是关键。海上民族,主体是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古代居民。他们建立了一系列据点小城,主要生存方式是通过海洋对沿海城邦文明劫掠,其高度的机动性使依赖步兵的这些帝国难以招架。腓力斯丁人的野蛮,对各个帝国破坏巨大,城市、乡村、以及文字档案,几乎毁灭殆尽。腓尼基文明留下的都是藏在地窖中的泥板书,官方档案荡然无存;赫梯帝国仅仅保留下一座未被发现的档案馆,其他遗迹几乎全部灰飞烟灭。这两个考古发现也让我们看到,传说在大方向上没有错误,具体细节上差之千里。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与荷马史诗中的描述或许截然不同。很难想象一场战争会以诗人所描述的,10万人作战持续10年之久。正如考古学家所发现的,特洛伊的规模,迈锡尼文明的规模,当时城堡规模相当局促。然而,在荷马笔下,战争中士兵们的行为似乎太人性化、太真实了。荷马的特别之处在于把普遍的冲突提升为更深刻的东西,从而突出战争的真实。至于埃及与赫梯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投入的兵力不过0+人,而同一时期,东方的商帝国最大的远征兵力只有人。圣经对赫梯帝国的记载,干脆连地点都搞错了。因此,不仅是大家认识的中国古代的记载不靠谱,西方的记载同样不靠谱。要获得真实的历史,传说只能作为参考而非信史,更多的需要考古发掘来证实。介绍一个冷知识,泥板书。泥板书(tabletwriting)是指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因书写在粘土板上,故名。书写方法是先将楔形文字刻在湿粘土板上,再晒干或烘干,呈坚硬之书版。很多人认为,泥板是一种很易得的材料,书写使用也应该方便、成本低廉。实际上并非如此。泥板,并非把一块泥平铺在地面上就可以写,那样既没有平面可以清晰书写,书写的结果也无法搬运贮存。实际使用时,需要先制造一个木头盒子,把特制的胶泥平铺在盒子里面,刮平,然后书写。书写完成后干燥固化,脱模成型。受限于当时低下的金属制造技术,加工木盒同样是困难而成本高昂的事情。泥板书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难以贮存、运输,作为文字记载工具,几乎无法进行传播,因此,最终被淘汰。说了这么多,泥板书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国内网络上几乎看不到照片。直到前些日子我再一次看年美国电影《宾虚》,终于找到了清晰的泥板书写图像。注意,阿拉伯贵族(那个年代哪里来的阿拉伯人,穿越了)身侧的跟班手里拿着的就是空白的泥板书。阿拉伯贵族打开了泥板书,佣人正在把书写工具递给他。阿拉伯贵族把泥板书递给罗马指挥官,注意,木盒的两面,都填满了胶泥,也就是可以两面书写。阿拉伯贵族手中拿着的是泥板书书写工具,就是一根削尖的木棍,当然,做的很豪华。当时人的图章也同样可以直接按在泥板书上,不需要用印泥。通过这些照片,大家应该对泥板书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吧。三、末日——玛雅的预言 玛雅帝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拉美三大古代文明之一,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美洲印第安先民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自创造出的伟大文明。玛雅帝国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金字塔 玛雅遗迹 国内对玛雅文明的描述有很多错误,尤其是经常把玛雅帝国与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混淆,认为西班牙殖民者与玛雅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并灭亡了玛雅。实际上,西班牙殖民者与之激烈交战的是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与玛雅关系不大。在这三个帝国中,阿兹特克和印加崛起的时间都很晚,崛起后一两百年就遭受到西班牙的入侵而灭亡。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左右即建立了早期国家。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玛雅帝国达到鼎盛,然后开始走向衰落。殖民者入侵时,玛雅帝国已经没落到只有极少数躲藏于山地丛林中的居民点。公元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当他的船队在洪都拉斯湾靠岸时,哥伦布被当地制作的精美陶盆吸引住了,这漂亮的陶盆就来自“玛雅”。此后,哥伦布便将“玛雅”这个神秘的称呼、神奇的国度介绍给欧洲人。二十几年后,玛雅人才被西方殖民者发现。公元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发现了玛雅部落,然而这个时候的玛雅人已经没有人可以认识玛雅文字了。由于玛雅部落位于人力难以到达的山区丛林,殖民者对玛雅人的征服缺乏兴趣,速度很慢,直到年,玛雅人才被全部征服。然而对玛雅人所聚居的尤卡坦半岛进行的探索却带来了惊人的发现。这一地区发现了多个城市遗址,城市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文明的早期,玛雅人用石头建造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神殿、庙宇、陵墓与石碑。他们在奇琴伊察建造了天文观象台。玛雅人还拥有自己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这一切都代表着玛雅人高度的文明。注意,这里的高度文明,并非表示与同时代的文明世界比较,而是与同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比较。玛雅人仍然没有车轮,没有金属,象形文字总数只有个。农业仍然处于刀耕火种时代。但是,丛林玛雅人与玛雅文明严重脱节,使人们把玛雅文明的灭亡当做了一个谜(玛雅人不认识玛雅文字),如此辉煌的玛雅文明是如何灭亡的呢?经过数百年的考察研究,尤其是对玛雅文字的研究逐渐深入,考古学家已经能够解读出个玛雅文字中的多个,使得阅读玛雅文献成为可能。到年代,人们终于揭示出玛雅灭亡的原因,并在近些年的考古得到印证。玛雅帝国自从建立,内乱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而玛雅的继承制度,更是加重了这种内乱:玛雅贵族家庭,每一个儿子都有继承权,老贵族死后,会把财产平分给自己的后代,导致后代的财富越来越分散。这也是玛雅有大量城市的原因。如果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是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那玛雅是连贵族也不知道有国。继承财产的小贵族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兄弟之间互相征伐,内战不断。玛雅中央的统治,到公元年前后就已经不存在,玛雅帝国后期,出现了长期的干旱,这更加剧了贵族之间的征伐。当攻占一座城市后,他们并不会占领这座城市,也不会将俘虏变为奴隶,而是在洗劫毁灭城市之后,把全部市民俘虏杀死用于祭祀。这是整个中南美洲印第安人,为了应对几年一次的飓风灾害发展出的特有祭祀文化。结果是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最终灭亡。而一部分逃避战乱的玛雅人躲进深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文化的传承,他们不仅失去了玛雅的众多制造技术,文字也彻底失传(文字掌握在少数祭祀和大贵族手中,逃亡者很难掌握这些复杂的东西)。而国内对玛雅的认知不仅混乱,而且对近40年玛雅文明考古的发现视而不见,因此国内的书籍杂志,仍然停留在玛雅之谜的基础上。10年前,一部电影《》风靡大陆,讲述玛雅人预言年是地球末日,这个荒诞的传言还真的吓住不少人,当年我的朋友中就有人处理掉自己的资产返回家乡等待世界末日的。其实,这个传言源自玛雅人那奇葩的历法。玛雅人的历法非常混乱,有几十种之多,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有多种历法同时运行是个什么可怕局面。主要流行的历法有三种:以天为周期的卓尔金历;以天为周期的哈布历;以天的金星周期(Venuscycle)历法。其中,天为周期的卓尔金历最为奇葩,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历法,其原因尚未有定论,据猜测可能是玛雅人使用20进制(说明不穿鞋)而且特别喜欢13,因此一年有20×13=天。也有观点认为与女性怀孕时间长度有关(从最后一次月经到孩子出生的平均周期),是生殖崇拜的产物。但不管什么原因,这样的历法与金星历法一样,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是行不通的,因此只用于祭祀、节日。这里补充一点知识,人类历法的行程,与生产生活有极大关系,最早是为了冬季之前贮存食物,后期是为了种植业掌握农时,才产生了历法,无论是太阳历还是月亮历都是如此,最早是以第一场雪或第一片黄叶作为两年之间的标志。玛雅历法的奇葩,一方面是由于地处热带,对农时要求不严格导致对历法需求不高,一方面是祭祀地位崇高,带来的后果。当然,玛雅人也有太阳历,也就是以天为周期的哈布历。网上传说,玛雅人的测量非常精确,竟精确算出一年的长度为.天,这与现代科学算出的一年为.天的数值居然只相差18秒。对这个结果惊为天人,是对古代历法测量技术缺乏了解。其实,只要立一根高度20米的日晷,日晷影子在地面的运动,完全可以实现秒一级的精度,也可以使用水漏壶,只要保持水位不变,同样可以达到精度。而且并不需要天长期保持这样的精度,只要在天之后的一天内保持高精度就可以了,以玛雅人建造高建筑的能力,在金字塔顶端树一根木杆,就可以轻易达成。玛雅人把卓尔金历和哈布历混合使用,从而形成了历法中的大循环周期和小循环周期,小循环周期是52年,大循环周期是283儒略日,到年恰恰完成一个循环。所以,并非玛雅人预知世界末日,而是玛雅人历法混乱的结果。我们还知道一点,那就是中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的地区,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比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更容易获得充足的粮食,所以有更多的剩余人力从事公共建设,因此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完成大量建筑,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所以,玛雅文明并非什么神秘高级文明,而是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奇葩文明。玛雅文字有个,目前解读出多个;甲骨文有多个,目前解读出多个,这就是差距。四、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 我们现在进行下一个话题——亚特兰蒂斯。 关于亚特兰蒂斯,比玛雅文明有着更神奇的描述,讲述X万年前(这个X,在国内的书刊上有众多不同解释,可以是几万,十万,甚至是几十万),大西洋上有一片大陆,生活着高级的文明人类,科技非常发达,但是某一天这个文明消失了。人类唯一可以确认的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记载,出自柏拉图的《对话录》,柏拉图说:其表弟柯里西亚斯的祖父从一位希腊诗人索伦那里听说:年前有一座叫亚特兰蒂斯的岛,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东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神殿是以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而壮观。环状都市外有宽广的平原,四周为深30米、宽米、全长达1公里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18公里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象是棋盘的格子一样的整齐方正。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处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3座巨大港口之间,港口一带因此昼夜喧嚣不已。平原被分割成0个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一辆战车费用的六分之一、马2匹、骑兵2名、轻战车1台、步兵和驾驶者各1名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能调度12名战斗员和4名水兵……这个说法,在古希腊就受到了众多质疑,认为只是为了描述帕拉图的哲学思想而编造的神话故事。多年中,人们对其的真实性争议不断。很多人认为这个大陆确实存在,并且就位于大西洋中。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亚特兰蒂斯,Atlantis,意为“阿特拉斯的岛屿”。大西洋的名字,年才正式确定。阿特拉斯,Atlas,是古希腊的一个神的名字,在古希腊时代,与大西洋并没有什么关系。无论是年,还是国内杂志上流行的几万,几十万年的说法,都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这些说法,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历法,没有历法,就不会有纪年的问题,人们就没有办法计算过去了多少年。即使有历法,没有完善的文字体系,只用结绳记事,画图记事,也无法记录那么长的时间。甲骨文的计数体系 甲骨文的计数体系,已经是当时非常高级的计数体系,最高位到万,已知最大的数是三万。而这个计数系统,由于采用十进制,远优于古代欧洲复杂混乱的计数体系。那么从两个可能考虑:第一个可能,亚特兰蒂斯的幸存者逃到欧洲大陆,并在几千几万年中一直默默的记录下亚特兰蒂斯的历史。但是问题来了,如果逃出来的人数极少,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保守身份秘密,如何在保守秘密的情况下避免近亲通婚带来的退化、灭亡的?另一个可能,如果逃出来人数众多,拥有高度发达科技和军力的亚特兰蒂斯人,为什么未能征服欧洲的土地哪怕是部分土地?要知道0+年前,欧洲还是蛮荒之地。至于欧洲原住民,其落后的文明,根本不具备记录几千年的计数能力。国内的媒体还有大量记载,不是今天在这里的水下发现了石墙,就是在那里的海底发现了台阶、宫殿、金字塔。其实仔细查询这些文章就会发现,所有信息不仅文字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标点符号都相同,并且都没有准确的时间地点,更别说照片了。这些信息,往往出自同一来源和为洗稿挣流量,完全没有可信度。即使有部分是真的,也完全不能证明那是人造物。自然形成的石墙,类似建筑的石柱、台阶,在陆地上也并不罕见。自然形成的石墙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天然石柱阵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考古学者认为,柏拉图的记述,由于人们口口相传,出现了误差(之前我们谈的荷马史诗、圣经也同样有巨大误差)。年前,实际应该是年前。这个时间距今3年,正处于迈锡尼文明时期,在爱琴海上,有一个强大的岛屿城邦国家,这点,从帕拉图描述的国家规模上也可以看出来,这很可能是一个拥有10万甚至更多人口的岛国。这个岛国属于爱琴海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有着较大的差异。当时人类航海水平低下,很容易对其产生种种神秘的误解。白、黑、红三色石头建设的城墙,侧面印证了这座岛屿是由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岩形成的岛屿。后来这个岛国在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地震中消失了,火山喷发形成的烟雾,在希腊海岸都可以看到。近些年爱琴海的考古发掘,找到了多个符合这些线索的岛屿,更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从年代开始,西方的很多描写亚特兰蒂斯的影视作品,已经将亚特兰蒂斯定位于迈锡尼时期爱琴海岛国的地位。只是国内杂志出于猎奇心理,视而不见罢了。其实,如果大西洋上真的有一块大陆沉入海底,必将引起巨大的全球性海啸,甚至大到足以毁灭人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过。即便是人类传说中的大洪水,近几十年考古认为发生在年前,也与柏拉图记载的时间完全对不上号。总结起来,对历史,尤其是传说中的历史的研究,不能抱着猎奇心理,而应该以考古发掘为依据,否则只能是越猎越奇。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梦剑百科系列 红星余烬I-日暮西山的俄罗斯武装力量 红星余烬II:日暮西山的俄罗斯武装力量 红星余烬III:日暮西山的俄罗斯武装力量 巴尔干过眼烟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南斯拉夫国(第1集) 七十年铸利剑,打造护国重器——国庆阅兵东亚大决战武器揭秘 風雨巴爾幹,喋血南聯盟——前南地區簡史(第2集) 举头三尺有大疆——无人机发展历史与展望 雄风不再的波斯“雄狮”——盘点伊朗军力 看不见的敌人——细菌战 南亚次大陆的新兴王者——走向成熟的印度武装力量 战斗民族与山地牧羊人的生死之战——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的前世今生 从全线出击到我要回家——从小布什到川普的军事战略 从“罗兴亚”到大缅族主义 《复活的军团》——兵马俑的传说 订阅号正道书院公号企业服务号正道书院助学客服号zdsy官方站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dt/9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与我国ldquo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