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他改变了电影,众电影人谈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名导让-吕克·戈达尔去世后,英国《卫报》向迈克·李、马丁·斯科塞斯、卢卡·瓜达尼诺、伊莎贝尔·于佩尔等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发去电邮,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他及他的作品的认识与看法。这些电影人也都据实以告,或崇敬,或不解,而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将戈达尔视为电影史无法被忽略的名字。 让-吕克·戈达尔“主导那些年里的电影叙事革新的,除了戈达尔再无第二人”迈克·李(MikeLeigh),英国导演,代表作:《秘密与谎言》《维拉·德雷克》《又一年》 戈达尔的去世让我情绪低落,想起了许多往事,悲伤不已——尽管对于他后期作品之古怪,我至今仍有保留意见,而且相信和我有相同感受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我回想起了年,那年我17岁,正是最爱看电影的年纪,刚从老家索尔福德来到伦敦,就赶上了《精疲力尽》引爆伦敦各大影院。在那之前,我看的全都是英国国产片和好莱坞电影,一部外语片都没看过。《精疲力尽》真的是让人看得精疲力尽。那自由奔放的外景拍摄、自发而又可信的表演、天马行空的古怪创意……处处皆在挑战观众对于电影的固有概念:那真是最纯粹的无政府主义的快乐天堂! 《精疲力尽》当然,我来伦敦后也接触到了许多别的外国导演,尤其是特吕弗——从本性出发,我可能偏爱《四百击》《朱尔和吉姆》要远多过戈达尔的任何一部作品。但事实就是,主导那些年里的电影叙事革新的,除了戈达尔再无第二人。他一年推出一部新作,我和我那些迷影同志则如饥似渴地来者不拒,而且每次散场后都会围绕影片争论到深更半夜。本人最喜欢的戈达尔作品:《赖活》《卡宾枪手》《法外之徒》《我略知她一二》。再后来,我也不知怎么的,又对《周末》偏爱有加起来。 《法外之徒》“他的电影会将你从睡梦中给叫起来”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美国导演,代表作:《出租车司机》《好家伙》《愤怒的公牛》 从《精疲力尽》开始,戈达尔便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电影和电影究竟可以拍些什么。论大胆,再也没有哪位导演能与他相提并论。看看《赖活》或是《轻蔑》又或是《美国制造》,你会意识到他正当着你的面,将自己的电影整个拆散然后又重新组合了起来。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甚至于就连下一帧画面会变成怎样,也都完全无法预料——这就是他,每一帧画面都投入了心思。 《赖活》 《轻蔑》 《美国制造》他没有哪部电影是从头至尾满足于同一种节奏、同一种情绪或是同一种视角的。看他的电影,你不会觉得是被带入了某种梦境,相反,它们会将你从睡梦中给叫起来,而且不论再重看多少遍,都是这种感觉。很难接受他去世的事实,但如果说真有哪位艺术家离世之后仍能靠他作品在人间留下痕迹的话,那就是戈达尔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现在已越来越沦为单向作用,观众越来越像是纯属被动的受众,这时候戈达尔那些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更加明显了。“永远让人琢磨不透的星辰大海” 保罗·施拉德(PaulSchrader),美国编剧、导演,代表作:《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蓝领阶级》 电影分戈达尔之前的和戈达尔之后。他用十五年的时间,将电影拆开了再组合起来然后又再拆散开来,最终让电影成了他手里的魔方玩具。戈达尔和鲍勃·迪伦一样,都是他们那个时代永远让人琢磨不透的星辰大海。 戈达尔是引用方面的戏法大师,所以他应该会欣赏《历劫佳人》里玛琳·黛德丽饰演的坦雅说汉克·昆兰的那句话:“他就是这么样一个人。你怎么评价他,又有什么要紧呢?” “拍电影要成为占据我人生每时每刻的事情” 卡罗尔·莫雷(CarolMorley),英国导演,代表作:《堕落》《突如其来》 我第一次看戈达尔的电影,是在大学的电影课上。当时我23岁,电影知识相当贫乏。老师给我们放了《一切安好》,整个电影说的就是香肠工厂里的一次罢工。电影放完,我整个人懵了,这电影说了什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电影存在?老师问我们,相比我们过往看过的其它电影,《一切安好》有何不同之处?这让我一时语塞——它带来的那种触动,在当时是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的,不过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同学回答说,她觉得《一切安好》的最大不同在于,字幕出现的位置,要比她以前看过的那些外国电影更高一些。 《一切安好》随后老师带领大家具体讨论,我们渐渐意识到《一切安好》的每一帧画面,其实都是在挑战观众:这绝对是一部政治的、激进的、革命的电影。而它的主演又是简·方达,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大明星。后来,我自己当了导演,短片《我不在这里》(ImNotHere)里也拍了一个超市里的重复移动摄影镜头,正是受到了《一切安好》的启发。听说戈达尔去世的消息,我翻出了书架上的《戈达尔谈戈达尔》(GodardonGodard),找到了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那一段话:“我不光是拍电影的时候在拍电影,我做梦、吃饭、看书、跟你说话的时候,都是在拍电影。”戈达尔教会我的就是,拍电影要成为占据我人生每时每刻的事情;他还让我知道了,要把自己从所谓的电影规则中解放出来,永远都要记得去创新,保持一颗玩心,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新东西。 “他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卢卡·瓜达尼诺(LucaGuadagnino),意大利导演,代表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我是爱》 年,我14岁那年,第一次体会到让-吕克·戈达尔这个名字——或者说,是他那个早已成为旷古传奇的姓名缩写JLG——的超凡力量。那天,在我度过青春时代的那座黑暗、压抑的巴勒莫小城里,我忽然撞见一群人正在电影院门口暴跳如雷、疯狂嘶叫,而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的,就是他的作品《向玛丽致敬》。 《向玛丽致敬》这不禁让我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电影,能激起观众如此强烈的愤慨?出于好奇,我买票入场看了这部电影,结果也从它光辉但又简练的美,理解了什么叫作电影的力量。JLG就像是一束光,通过他的一部又一部的电影,通过他的一种又一种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永远失去了他,这让我好像一下子多了一份孤独感,好在他的电影都还在,我们永远都不会缺少指路的向导。“他就像是一把锤子,将那些自鸣得意的电影全都砸了个粉碎” 马克·卡曾斯(MarkCousins),英国影评人、导演,代表作:《电影史话》 戈达尔是让人心情压抑的红衣主教,是绘声绘色的布道者。我最先看的是他的《周末》,那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整个人感觉都上了一个层次。这就是戈达尔,他会逼着你站上道德的高地,逼着你去看轻那些娱乐和滥情的电影。然后我又看了情绪饱满的《赖活》,还有《我略知她一二》,发现他电影里但凡是以女性作为核心的那些,相对来说会让我觉得更容易接受。还有《向玛丽致敬》,那里面的情色元素,本身就很矛盾。总之,对戈达尔而言,电影院从来就不只是什么逍遥宫。 《周末》 《我略知她一二》戈达尔电影里绵密的旁白、文字和视觉蒙太奇,大多数时候都会让我的大脑觉得实在是忙不过来。在这场电影马拉松比赛中,他早已超越了绝大对数的同行,领衔他们一圈都不止。要说他死后留给我们的电影遗产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他就像是一把锤子,像是砸玻璃那样,将那些自鸣得意的电影全都砸了个粉碎。其实前不久我还专门去过一次瑞士罗勒,心想着说不定能偶然撞见他正巧在遛狗什么的。“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凯莉·莱卡特(KellyReichardt),美国导演,代表作:《第一头牛》 去年去世的美国艺术评论家戴夫·希基(DaveHickey)曾经说过,安迪·沃霍尔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安迪·沃霍尔之前的世界和安迪·沃霍尔之后的世界,完全就是不同的两个世界。那么,戈达尔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电影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他是如此的高产,又是如此长寿,留给我们一口深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胆大得离谱,酷劲十足,但可能也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凯文·麦克唐纳(KevinMacdonald),英国导演,代表作:《末代独裁》《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戈达尔改变了电影。他的电影有着前人未有的自觉意识,观看他的电影时,你时刻都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观看一部电影,就像观看布莱希特的戏剧也是同样的道理。他的电影一直都在提醒你注意它是怎么拍出来的,根基来自哪里,受到什么影响(早期通常都是受到美国黑帮电影的影响,后来又受维尔托夫和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例如《精疲力尽》《法外之徒》和《女人就是女人》这几部打破传统、酷劲十足的精彩之作,核心其实都是电影制作之道。相比之下,对于故事本身或是人物命运,他倒是没有多少兴趣。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dt/12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新京报书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