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乐部诞生了一份遗嘱,立嘱人用其遗产中的万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这就是诺贝尔奖。

获选流程:

9月:寄出邀请函。诺贝尔委员会向够资格提名的人发出邀请提名的信件。

2月(次年):提名截止。

2月至3月:产生小名单。

3月至8月:顾问审查小名单。

10月: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12月:诺贝尔奖得主得到奖金。

近50年以来,诺贝尔基金会明文规定,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提名过程和人选都要严格保密,包括提名者人选和被提名者人选。有些人在各种场合声称自己曾因某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但未获奖,定属谣言。

德国是一个思想的国度,教育和科学、研究和发展被赋予核心地位。在20世纪初期,约1/3的诺贝尔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他们的革新给世界带来了改变:相对论、核裂变、结核杆菌以及伦琴射线的发现等。其中广为人知的是:

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

德国科学家伦琴:

发现X射线

年第五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

细菌学

年第十八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

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

年第二十一届诺贝尔物理奖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

阐明光电效应原理

年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库恩:

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年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恩:

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

年第七十二届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

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年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物理奖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及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

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

与此相关的是,德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位居欧洲第一,专利数量达到15.7万项,与美国和日本同属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德国的法律是明文禁止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的。中国的教育专家们有理由担心,德国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德国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可能正在毁灭下一代的创造力和个性!

请添加

请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dt/1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