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绿浪,记忆中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我们围坐在山林深处的这所无人农庄前, 一缕烟裹挟着一股烤肉香从眼前的炉子里飘荡出来。 身后的这座农庄是最朴素的土色泥墙屋, 盖着生产队常有的蓝色铁皮屋顶。 屋子里的油盐酱醋还整齐地摞在灶台上, 但它的主人却已不见踪迹, 只剩下一只叫做“四眼”的大狗和我们一起蹲坐在农庄前。 手机的信号标消失了, 即使爬到了最高的山包上也只有一丝微弱的“E”。 晚八点的光景,天色依然亮堂, 远山处羊群“咩咩”的声音在山坳里回荡, 我们的烤牛肉带着滋滋声可终于好了…… ——穿越绿浪·记忆中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四个字朗朗上口,呼出的那一瞬仿佛沾上了浓浓的奶香气息,在嘴里缠绵缭绕、余味不绝。 古时,这里便是扎赉诺尔人的驻扎地,人们在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湖边翩然起舞、放声歌唱,而英勇的壮士们则跨上马背、支起弓箭便从辽阔的草原上瞬移游走。游牧民一个又一个的蒙古包星星点缀在绿色的草原间,填充那些间隙的便是数不尽的牛马羊。 《时代》曾评价呼伦贝尔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天堂草原”,出发前我们也以为这便是呼伦贝尔的全部:大草原的代名词,牛羊肉的故乡。 直到登陆这片土地,在穿越草海与林场,在呼伦湖一丝波光中才认识到了呼伦贝尔的全貌。这里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但这里也不只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清晨七点半的阳光照射在呼伦贝尔最大的城市——海拉尔市的上方,温暖中带着一分和煦和两分干爽,一点都不像南方潮湿而闷热的六月。实际上,接近中国最北的地理位置让六月的太阳在四点便展露了笑脸,而夜晚九点,暮色还残存着一丝夕阳的余晖。 无一踩雷的美食 是多么可贵的旅行体验 说到内蒙美食, 首先我必须要澄清并正视的第一个特点就是, ——饭量巨大! 据说这才是一到两个土豆做的而已 比人脸还大的土豆泥!这里的菜量真的惊人! 对于南方人,尤其是南方妹子来说,慎重点菜。第一天我们不听劝阻按着往常的点菜方式,为五个人点了五菜一汤。恭喜我们,等着我们扶墙出的时候,那五个菜放在南方貌似是刚上桌的模样。后来,慢慢学乖了,甚至午饭会只点三个菜甚至两个菜,但足够喂饱。 第二个特点,这里的饮食和蒙人一样,粗狂而不精致,菜色总体上偏肉食为主,肉类菜非常有特色,蔬菜就较为普通,当然大白菜这种另当别论。所以,到了呼市可千万别矜持,大口吃肉大碗喝奶。 内蒙的羊肉包子吃得出羊肉味儿却绝对没有膻味儿 羊肉烤的外焦里脆 肥肉冒着诱人的油光,瘦肉却鲜嫩多汁 手把肉的做法才是体现羊肉鲜嫩的绝活 品尝鲜奶最好是牧民早上刚挤,早饭时便上了桌,新鲜到家 在恩和的早饭饭桌上,我们便受了这样的礼遇 一般和咸奶茶搭配的还有炒米和奶皮,个人喜欢奶皮 比双皮奶更厚更带感,咸甜交融非常可口 因为靠近边界地区,这里的俄餐也很地道 烤大肉串最早起源于土耳其 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后风靡俄国 酥烂的土豆胡萝卜炖牛肉 放在一个个小瓦罐里 香肠爱好人士必点,真的好吃 一般大列巴都要切片裹上奶酪或者果酱吃 是早饭的必选 超长待机的夏日呼伦贝尔 顶顶适合度假也顶顶适合玩耍 和每一次辽阔天地拥抱的方式都一样, 驶出人声鼎沸的城市, 开向春天般鲜嫩的绿色海洋。 怕是上辈子是一只羊,一心栽向草原的怀抱;又或者是一头牛,慢悠悠晃荡着尾巴嚼着草籽;再不然便是那一溜烟就不见了的马儿,撒着蹄子飞奔往自由的天地。 来呼伦贝尔前也草草翻了几页攻略,知道这里有为数不多、供旅行团收门票的旅游景点,但当车真的驶向了宽广无垠的草原牧场时,攻略便没了意义。 辽阔土地上的丰草水美,架不住景区门口的几道围栏,向更广阔的天地间四溢开来,自然被圈养的小景在天地大美面前黯然失了色。 当然在内蒙穿梭也需要一些本事,普通人当然会选择最安全的康庄大道,但想要看看牧区原生态的人便钻进了野路子。不不不,可别急,在牧区开车可不容易。 细细一看,草原边上会有细细的木桩子和铁丝网。这里的每一块草场都是一个牧民的领地,生产队的任务则负责保护牧民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每年到了农忙季节,生产队会有固定的车辙开进田里,如果野路司机不听话,私自开路碾压了秧苗可是要交罚款哦! 这一路人烟稀少,别人游记里看到金汗帐、莫尔格勒河、额尔古纳湿地等常规景点没有一个出现在眼前。不是因为这些地方不好,而是大草原本就没有景点,它的美分明是四散在每个角落,并没有被圈养在某个地方。 游客们总是看到满身雪白的羊群,抱抱小羊也是常规的旅行体验。但真实的羊群在天地间打滚,也没干净的和云朵似的。大小姐们下车视察,却忍不住被羊骚味给熏了回去。在草原唯一被圈养的,只有这些属于牧民的羊群。这一天是治愈的一天。其实我们并没有任何行程,走到哪儿是哪儿,开到哪儿是哪儿,一直在路上,看山看草看花,看云看雨看光。巴尔虎大草原间的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城市里总有高楼林立挡住了视线,但大草原上视野宽阔,一眼便是千里之外。所以,草原上便会经常出现肉眼可见的“这里是阳光万里那里却是阴雨大作”。明明暗暗的光带流动在草原上,仿若阳光下有条银河。风雨说来就来,远处的云雨阵儿伴随着雷声已经飘来,乌云压顶,景色壮阔。听说,下雨前的负氧离子是最浓烈的,姐妹们便一把冲进了草原吸氧。离开城市去安静的乡里过着无人打扰的生活,自给自足做做饭,搭起帐篷睡在郊外,这便是我们想要的一日“向往的生活”。我们联系了一家在额尔古纳郊外山里的农家,这里有简单的灶头和清水却几乎渺无人烟。带上丰富的物资储备,我们偏离了旅行的轨道驶向了郊外的山里。路上,草原生活在褪去,换上了林间乡道。呼伦贝尔之地并不是只有草原,高高的白桦林也是它的装点。驶过白桦林,手机里的“E”终于也颤巍巍地消失了,几幢蓝屋顶的泥房子也从道路尽头跃入了眼帘。房主一家早就在额尔古纳市里买了房子,留下远处高高的柴草堆,近处的拖拉机和只有一盏日光灯的简陋土房子,还有那只据说特别讨厌四眼的叫“四眼”的大狗。日头尚早,姐妹们化身起农庄三姐妹们,打算去自家的草垛子滚草垛子玩。可惜农庄大小姐们并不会打草垛子,只是摆拍模特的主。天色渐渐暗下去,八点光景,天色还是蔚蓝这漫长的一天快过去了。因为天亮得早黑得晚,我们快把这一天过成了两天。但今天的重点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完成最后一项挑战——搭帐篷露营!在向导的帮助下,小伙伴们找到了一个背风山坳处,拿出家当开始搭帐篷和睡袋。忽略画质,天黑作战的丢团正在认真准备睡觉工具。两顶小帐篷终于支起来了,向导多方叮嘱“小心野兽哦”便窃笑着回农庄去了,剩下我们这一夜听着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没有?”“是鸟叫声吗?”“偶哟,不是怪兽吧!”“……”今夜月黑风高,没有一丝月色,四下里全是黑漆漆,带着一丝惶恐和不习惯的小伙伴们却不多会儿便睡着了,这一天实在太漫长了……清晨三点,第一缕阳光已经照进了帐篷,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青草的气息充斥着鼻腔,远处是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声音,还有狗吠声、鸡鸣声、羊叫声。拉开一丝小拉链,远方朝霞明媚,内心深处感叹:要在呼伦贝尔做个摄影师真不容易啊,半夜两点拍完星空三点就该准备拍日出了。四点,远处昨天九点回来的羊又出发了。感觉做羊也不轻松啊,还是做猪好!六点,大伙儿就开始睡不住了,真是太热了。太阳已经把露水蒸化了也把睡在帐篷里的我们给热醒了,拉开帐篷,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这一天我们暂别草原,往东北方向驶去,开进北纬50°左右的大兴安岭,寻找鄂温克族精灵。林深不见鹿,还没到达驯鹿部落,鹿铃便在耳边响起,四下里寻找,只见远处林间奔过一群头戴王冠的小动物。他们在这里自在惯了,仿佛这里是他们的天下,自由散漫地肆意吃着树枝,漫步喝水,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真来呼伦贝尔之时,我才知道这个中国的绿色宝库里藏着的这群精灵已经寥寥无几,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大部分被赶进了驯鹿苑,而索玉兰原始部落则成为最后用鄂温克族最原始方式驯养着驯鹿的部落。跟着鹿群,索玉兰原始部落的标牌终于在眼前出现,我们见到了索大姐一家。索大姐是地道的鄂温克族,她的老公则是汉族人,但很多年前就跟她一起进入林区来驯养驯鹿。他们会做一些游客生意,但是和雅鲁古雅驯鹿苑不同,依旧保持着散养的方式对待驯鹿,也保持着简朴的林间人生活习惯。因了不是团客景点,人烟稀少,这里出奇的幽静,笔直而高耸的绿色大树向着天际生长再生长,作为鄂温克族的精灵驯鹿在这里悠闲地生活着。《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曾写道,我们的驯鹿,他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儿,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见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这群大森林里的精灵一直守护着鄂温克人,而鄂温克族则成为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索玉兰原始部落待了不久,吃着大列巴,喂喂可爱的驯鹿,追着索大姐家的小狗玩。而这过程中索大姐一家一直在辛勤地劳作,鲜少与我们有太多话语。其实对鄂温克族来说,能够守护在山野间保持传统便是不易,他们遵循的是森林最原始的法则,便是不去破坏森林原有的风貌。人们总以为狩猎的人是破坏者,但实际上真正的狩猎文明是讲究分寸,从来不会对猎物赶尽杀绝,不捕三月鱼,不打三春鸟。只是把这简单的道理忘记了的人是现代文明的我们。驯鹿性情温和,喜欢吃长在特定纬度的苔藓,因了这种苔藓稀少所以驯养也就增强了难度。我们发现,驯鹿们还特别喜欢待在一大堆冒着浓烟的柴堆旁,一问索大姐才知道,这种浓烟时鄂温克人古老的驱虫神器。只要朝火盆中丢入泡过水的湿漉漉柴火,便能升起浓浓的白烟。这带着幽幽松香味儿的白烟能驱赶叮在驯鹿身边的蚊虫。索大姐家用专用的炉子烧制的鄂温克族大列巴,外面有点像面包但里面的口感却是有点像蛋糕,不干也不湿润真的特别好吃。离开索玉兰原始部落,今晚我们来到“白桦林生长的地方”、“驯鹿出没的地方”莫尔道嘎,这里曾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享有“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的美誉。据说这里有最美好的秋色风光,初夏的我们没有遇见满山黄叶,但林间的鲜嫩绿玉分明在告诉我们林间四季都是人间胜景。以为“来内蒙便是草原”的错觉,是从驶入大兴安岭的那一刻打破的。呼伦贝尔的境内有大约12.6万平方公里森林,而草原只有10万平方公里,想来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而不是草原城市便是此番道理。这里的森林是大兴安岭的其中一段。这天,我们在大兴安岭的林间乡道穿行,满目的苍色带着偶尔铺陈在路边的粉色与黄色向我们扑面而来。在绿色之肺里呼吸毫不费力,林间的风都自带幽幽的松香味与清新的花香味,这是哪一款香水都做不出的自然味道。穿过这一大段林间土路,路过一个叫太平村的地方。村前有条小河,莫名可爱。日头上来了一些,刚好玩个水凉凉。在太平村庄午餐,再次上路,驶过了一片又一片希望的田野,天空中又飘来了乌云,夏风翻吹着麦田,呼伦贝尔的风光真正好呀真正好!来呼伦贝尔,有一条河你不得不知道,那便是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是呼伦贝尔乃至整个大兴安岭区域的最重要河流。自上古时期,两岸便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虽然比不上黄河、长江的名声响亮,但是在东北、内蒙一带的人民心中也是“母亲河”般的存在。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拥有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极具异域风情。接近边境,额尔古纳河曲曲折折分隔了与对岸的关系,一条细铁丝便成了国界线的标志。经常有人来这里漫步国界线,假装半只脚踏出了国界。恩和慢生活,没有景点,没有门票,没有计划,仿若一首慢调歌。恩和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的人们保留着几乎和对岸俄罗斯人类似的生活习惯,小屋和小屋之间竖着高高矮矮的木篱笆,仿佛奥利洪岛上的胡日尔村化雪后,在额尔古纳河畔重生。俄罗斯族的小木屋有个好听且奇怪的名字叫做木刻楞,每户每家的木刻楞都覆着三角形的屋顶,窗户边总是贴着花边形状的装饰,更别提窗台上总是摆着几盆花。这儿的人们似乎总是很懂得如何把生活过成生活。天光如此美妙,带上相机沿着木篱笆在镇子上胡乱走,浅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天地间,此刻每座小木屋都被镀上了金灿灿的颜色。越走越偏离镇上的主要大道,进入了草原田边,草原牧歌般的生活在曼妙的夕阳里熠熠发光。就在此时此刻,我转过头看到了天边飞起了两条彩虹,又惊又喜简直快乐无边。人们总说,时光短暂,能抓住好时光的时间不多,因此紧紧攥住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美好的悸动。那么,在呼伦贝尔的一日,时光赋予了我们等待的芬芳馥郁。随着彩虹消失,日光渐走,天边的云朵越来越粉越来越紫。太阳西沉带走了温暖,让我们直打寒颤,但在我们眼前的美景却愈加让我们战栗。粉紫色的天际,这是每个女孩儿都梦寐以求的美丽世界。小木屋,大奶牛,火烧云,你和我,今天便是完美十分。这几年走得多了才发现旅行好累。每次出门都是身体和心灵一块儿在路上,追着赶着想贪婪地看更多的风景,举铁(相机)运动冲得比谁都快,跑得比谁都多,起得比谁都早,睡得比谁都晚,直到返程的那一刻开始沉沉睡去。这一次,恩和释放了我,天地间没有了景点也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执着便也放下了贪婪。慢慢起,缓缓动,一种旅行的慢节奏充盈了全身,让工作疲乏的我彻底洗去疲惫。再次回到大草原的怀抱,绿色旷野无边没有尽头,比起第一日的陈巴尔虎大草原,这里的草原泛着晶莹的绿光,如地毯般毛绒绒地铺陈在蓝天下。旅行前,我一直以为草原便是高高的绿草翻飞,绿油油的一大片。但现在我知道了,绿色是它的生命力,而黄色也是它无奈却顽强的生命之歌。听当地的朋友说,草原这几年干旱和沙化也很严重,整个内蒙地区虽然是草原为主,靠近甘肃地区的边沿则黄色渐渐取代绿色,草场上的草稀疏了起来。那一头是绿色,这一头则显得荒凉了一些。蘑菇般从从立在大地上的灌木丛,有点懒散又有点心不在焉,但依偎在一起便似乎没那么孤单。接近根河湿地,这一大片围绕着根河茂密生长的灌木丛林,它们在静水深流里保护那些过往的小生灵,仿佛是这光天化日、蓝天白云之下最平凡不过的事儿。这个山头并没有游客,属于开到哪儿是哪儿的新发现。这是呼伦贝尔,也可能是整个内蒙给人的惊喜,随走随停便解锁了一条无与伦比的风景线。驱车一百八十里,从恩和迁移到了真正的大草原上。越野车在山头上飞速驶过,仿若坐着刺激的过山车,尖叫连连却又忍不住爱上这样的肾上腺素飙升。绕过人群最多的两个山包,冲向高地的时候,阳光已经由浅金变为橙黄。夕阳一点点倾斜,阴影线以一种细微不可见但又快速地移动着,风在耳边呼啸而过。黑山头镇是我们驻扎蒙古包的地方,这个听上去像黑山老妖老巢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观赏根河湿地日落最好的地方。“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曾与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在意,是等太阳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大草原是观星的好地方,天地无人便是银河闪耀,仰望星空,便知脚下大地。曾几何时,多么期待望见银河,其实这心愿到现在都依然如此,每次遇到银河和彩虹都让人浑身快乐。我们在路上已经六天了,除了恩和那一日,几乎每日都要行使一两百公里。在路上遇到这样的场景并不奇怪,车辆总是静静停下来,静静等待着这些羊群离去。司机们也不恼怒也不急躁,只是等着。要是遇到我们这样新奇的游客,还一阵乱拍。羊群的蹄子轻轻敲过路面,扬起薄薄的一些浮尘,一下子又跑走了。我真的很难想象,那些放羊人是怎么做到把这么几百头羊数清楚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望向埋在云里的山头,因为在那里总有一些仿佛飘在天空中的牛羊。看,似乎云朵也是牛羊的样子,在牛羊云的下面是真正的牛羊成群。这便是我们一整天里唯一可以算得上行程的地方,胡列也吐湖。湖边有人在策马奔腾,湖岸马儿围起来在喝水,奶牛们拍打着尾巴吃着草。海子那首诗里,他说,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站在湖边,我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所有关于草原湖泊的想象,这里是最好的注解。离开胡列也吐这个名字奇怪的地方,我们继续上路。这里一望无际的人烟稀少,高速公路在城市间穿行,它的本意是把人从一个城市运输到另一个城市,但最后你却发现,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竟然是画在路上的黄色一线两边的草绿色。最后一段在草原上的路,是这么多日来开过最美的一段。天时地利人和,或许因为这样奇特的光影在我们那实在太稀有了甚至是没有。乌云中洒向人间的那一束光,被摄影师称为神圣之光,也叫做耶稣之光,仿佛天神随时会驾着这束光来到人间。近处是干旱的阴天,远处又是大雨滂沱的灰线,第一天到达的时候便惊异万分,最后一天离开仍旧赞叹连连。如毛毯般的绒绒草场,大草原的最后一瞥。看到满洲里在路的尽头,这一程呼伦贝尔之旅要画上句点了。满洲里是个堪称“繁华”的城市。很难想象,谁能把金色的城市夜景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仿若宫殿。街道两边的霓虹灯如同彼此打好了招呼,要一致用上金色,同一时间上映。于是,在上灯十分,这座城市便被辉煌点亮。充满俄式风情的建筑屋顶,富于魅力的城市夜景,一反前几日在草原的宁静与黑夜。我们知道,我们回到了城市,与草原告了别。但草原什么时候能从心里被忘却呢?城市里的灯光再闪烁都不及草原上的万丈星空。下一次,我们草原再见,我们再奔驰翱翔,如同草原上所有自由的生灵。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董舒子原创。访问者可将本文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作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不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等,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作者的书面许可,侵权必究。第34期呼伦贝尔为什么这么火?——呼伦贝尔深度户外旅行攻略时间:7月28日(周三)晚八点主题:呼伦贝尔为什么这么火?提纲:1.呼伦贝尔简介; 2.呼伦贝尔旅行有哪些看点? 3.呼伦贝尔旅游线路推荐; 4.呼伦贝尔徒步节介绍; 5.常见问题问答; 6.互动抽奖。 同步直播平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ms/9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呼伦贝尔一公安局原局长难抵诱惑沦为黑恶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