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开始知道“玛雅文明”,是源于曾经轰动一时的年世界末日预言。

虽然年12月21日对玛雅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世界末日预言”也只是个预言,似乎没有给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然而,它对于玛雅文明的形象丝毫没有造成损害,人们说起玛雅文明最常用到的词依然是:辉煌、伟大、神秘以及失落。

在一望无际的看似无法穿越的热带丛林中,却存在着一座巨大的城市,有房屋、道路、球场,还有其他建筑,全部被枝繁叶茂的丛林盖得严严实实。是不是让人惊叹又看起来很神秘?

尽管我们都曾听闻玛雅文明的种种神秘,但是看到的多是外国学者的考古成果,似乎与中国文明存在着一些距离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考古迎来走向世界的新机遇,将在世界重要考古遗址发出中国的声音。

年6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关于科潘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合作和互助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科潘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方面实施为期5年的合作。中国考古队对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全面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核心地区主持的第一个考古项目。

这是中国考古队第一次远涉重洋,考究另一个文明的起源。纪录片《玛雅来了中国人》对这个考古项目的种种过程与成果进行了拍摄记录。

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兼备

据纪录片《玛雅来了中国人》的制片人管晓毅介绍,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纪录片界的第一部有关玛雅文化题材的纪录片。

它共有五集,分别是《玛雅王国》《东方访客》《发现王陵》《太阳之子》《拾味玛雅》,每集25分钟。

与其他单一讲述考古过程的纪录片不同,《玛雅来了中国人》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呈现这个考古项目的状态。

它除了整体介绍玛雅文明以及中国考古队在遗址所发现的成果,还说到因为工作背景不一样,中方考古队与外国考古队常常发生讨论与争论。

比如中方采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在开始时不被外国考古队所接受,经过验证发现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最终洪都拉斯考古学家拉莫斯认可了这种新方法。

除了考古相关的内容,还说到现代玛雅人居住的状态。他们使用着近二十五种玛雅语言,但是对祖先的历史,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此外,纪录片第五集的《拾味玛雅》还说到了食物,李新伟研究员说:“玉米也是整个美洲人民对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因为有了玉米,新大陆的很多的人免于饥荒,而且很多的地区得到了开发,成为可以有人居住的地方。”

古代玛雅人是在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种植的热带雨林中生活,但是他们通过砍伐树木、焚烧树根,再用草木灰滋养贫瘠的雨林土壤,以便种植赖以生存的玉米。

对于现代玛雅人来说,玉米食品也是不能缺少的。它是当地原住民的食物结构中的主要食品,占到80%左右。他们大多数人依旧在延续着祖先的饮食习惯。

“两个文明融合的最佳方式,莫过于食物的分享。”纪录片还呈现了中国考古队的队员们做饺子来宴请客人的场景。

围绕着考古这一核心主题,整部纪录片呈现的内容却远不止考古本身,而是在富有历史底蕴的同时,又有生活气息。

两大文明的相似之处

古代玛雅祭司们通过对天文的观测,形成了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独有的宇宙观。有趣的是,这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玛雅人以玉石作为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在玛雅贵族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玉石面具和配饰,这又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崇拜的影子。玛雅遗址中发现的文字、陶器、玉器,似乎都与中华文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历史学研究所专家奥尔提斯先生也称:“玛雅人去世后,要戴玉面具,这和中国古代帝王的金缕玉衣十分相似。玉对玛雅文明非常重要,他们认为,玉是阐释生命的神石。”

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所长在纪录片中说到,他个人觉得玛雅文明和中国有着密切联系。“我们所了解到的玛雅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哲理、思维模式及范例,和中国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玛雅人到底来源于哪里,一直是个存疑的问题。因为玛雅文明中存在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地方,有人猜测玛雅人是亚洲蒙古人种的一支,来源于中国。

《神奇的玛雅》这本书写到在外形、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玛雅人与中国人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从外形来看,中国人属于较典型的蒙古人种,也就是“黄色人种”,黑发,粗而且直,体毛很少。而玛雅人不仅拥有内眦皱裂、体毛较少等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还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语言上,玛雅语和汉语的共同词在基本词中占26个,减去4个可能偶然相似的,还有22个两种语言共有的词。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法方面也具有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是声调语言,都使用大量的量词。

从风俗习惯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用碗来吃东西,不像欧美人是用盘子。玛雅人的住房是柱梁结构,先立四根柱子,柱子上架梁,梁上再架屋顶,同过去中国人的住房建筑方法是一样的。

在思维方式上,玛雅人与中国人都是反映天人合一,倡导自然与社会的一致。

羽蛇神是玛雅人信奉的重要神明,是玛雅人心目中带来雨季,与播种、收获、五谷丰登有关的神祇。但是羽蛇神在头形、身形及艺术表现手法(如云纹、弯须)上,看上去与中国的龙有相似之处。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不管是中国还是玛雅,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玛雅人来源哪里,是否与中国有关联,这些都有待考古界的考证。

可能这两种文化在远古时期同根同源又在此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可能它们互不相关只是曾经有过交汇,无论如何,它们的相似可能是因为都保留了人类某些最根本的文化印记。

毕竟,文明都是人的创造。

为何称玛雅文明为“失落的文明”

时至今日,我们对中美洲这个悠久灿烂的玛雅文明的了解还很有限。尽管考古学家们已经把很多金字塔记录在案,也发现了大片的城市遗址,但是,对于这个地形复杂、丛林幽深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的文化空间容量来说,可能还仅仅是个开始。

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玛雅文明,还在陆续被人们发现。据外国媒体在年12月29日的报道,墨西哥尤卡坦州有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库鲁巴考古区发现一座大型宫殿,可能是0多年前玛雅上层人物居住的地方。

专家称这座宫殿见证了玛雅文明的两个重要时期,而且它可能只是一个较大建筑群的一部分而已。

玛雅人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成就,建造了诸多高难度的建筑群,所有这些无不是他们曾辉煌地存在过的证明。

然而,沧海桑田,现在也只有那些高大的、沉默的建筑群掩藏在一大片人烟罕至的热带雨林中。

埃里克·H.克莱因是美国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连续3次获得圣经考古学会的“最受欢迎的考古学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他在《考古的故事》一书中写到:“大部分甚至所有的玛雅文明遗址都有一个问题:它们掩在大林莽中,长期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即使在今天,若非有人为接待成群结队的游客而不停维护那些遗址,丛林也会很快地再次将其全部覆盖。”

同时,现代的玛雅人对祖先的历史几乎是一无所知。因为玛雅人的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等几乎被西班牙殖民者毁灭殆尽,而玛雅人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破解。

一边是古代玛雅人创造的令人惊叹的成就,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一边是现代玛雅人没有历史记忆的平静生活,“他们和丛林深处的废墟,一同缄默着,共同构成了失落文明的遥远背影”。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难免带了些悲凉的色彩。

8N-11是洪都拉斯玛雅王国科潘遗址贵族居住区的所在,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要带队开展考古挖掘工作的地方。

李新伟带领的中国考古队在科潘古城发现了大型贵族墓葬、精美的玉器、内容丰富的雕刻以及与黑曜石有关的祭祀行为等,相关研究成果在美洲考古学年会上引起外国学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ermopana.com/bempms/12408.html